长濂村古建筑群距离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县城10公里,濂溪傍村而出,村为群山环抱。长濂村古建筑群总面积2540.796平方米,建于明清时期,整个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建筑年代较为明确,体现了明清建筑艺术和风格,具体表现在选址的合理、空间布局的合理和内部功能的合理上,拥有较为理想的人居空间和环境。
长濂村古建筑群主要包括:郑秉厚府第(明德堂)、绣楼、蒙童书堂、郑氏宗祠、公正亭、宝俭堂、滋德堂。
郑秉厚府第又称明德堂,位于长濂村中心,明代建筑,坐东南朝西北,正屋平面呈“T”形,总面宽38.63米,总进深42.10米。郑秉厚府第各组成部分以中轴线左右对称,依次为前天井、前厅、内天井、后厅、后天井、山墙、绣楼、蒙童书堂等。天井两侧设厢房,正屋东面设附屋。
郑秉厚府第在择址、朝向方面充分显示了因地制宜的特点。古人造房,必须看方向的利与不利,然后择定吉日,方能动土,即使在极不利的用地条件下,宅的主体也必须朝着吉方,而宅的主体朝向体现在大门的朝向上,因此,门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郑秉厚府第将门开设在正屋东北侧,并呈“Z”形布局,设不同朝向的三道外大门和一道内大门。这是郑秉厚府第建筑的特色,既遵循了明代当地传统民居的一般特征,又尽显其独特风格与文化内涵。
绣楼为一进三开间楼房,坐西南朝东北,西北侧连接明德堂后山墙,面宽6米,进深5.515米。
蒙童书堂位于绣楼东南,一进四开间,前天井两厢式,坐东南朝西北,面阔8.52米,进深8.61米。中轴线上设大门、天井、正厅,天井两侧设厢房,大门现被封。
郑氏宗祠、公正亭位于长濂村中心,坐北朝南,明代建筑,二进九开间两厢式,东、西、北面为道路、民房。
公正亭一进三开间,前为1.9米宽的水坑,次间均设石板桥。隔水坑为村中道路,两端设砖拱门,水坑边设石栏杆。院两侧原为钟、鼓楼,现已不存。总面阔22.14米,总进深43.395米,总占地面积约961平方米。
宝俭堂位于长濂村中心,坐东南朝西北,清代建筑,一进五开间,前后天井,两厢式楼房,东北侧设大门,以中线为轴左右对称,依次为附屋、墙、前天井、正厅、香火堂。总面宽21.29米,总进深26.58米。
滋德堂位于长濂村东部,坐东朝西,明代建筑,为一进三开间两厢式,前后天井,中轴线上依次为回照墙、天井、正厅、香火堂,总面宽13.59米,总进深16.75米。
长濂村古建筑群的装饰手法与建筑完美融合,木雕、石雕、砖雕、瓦雕及墨画等内容丰富。建筑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雕饰技法,如雀替的浮雕、牛腿的镂雕、抱鼓石的圆雕等。从整体上看郑秉厚府第、郑氏宗祠等各类建筑自成体系,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了时代演变的轨迹,体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