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文庙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始建于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元末毁于兵燹,明初重建,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大修,明弘治八年(1495年)扩建为7间,经过清代的数次维修,现存棂星门、戟门、东西耳房、东西庑和大成殿,融合了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是一部浓缩的古代建筑史。
棂星门也叫木牌楼,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是一座精美的木质建筑。四柱三间不用戗柱,十一踩斗拱且平身科斗拱繁密,用材细小,楼顶为重檐屋顶,并覆以绿色琉璃瓦,非常少见。
戟门位于文庙中部,屋顶为五脊悬山式,绿色琉璃瓦剪边,梁架为抬梁结构,并开三间大门,门上装饰金色铺首和门钉。中间的两扇各为五路九钉,两边的大门各为五路七钉。
大成殿作为文庙的核心建筑,耸立在最北端。现存的大成殿为单檐歇山式,斗拱结构,高12.8米,面阔7间,进深5间,殿下台基阔27.4米,深18.3米,高1.03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屋顶以灰瓦覆顶,绿色琉璃瓦剪边,戗脊前部装饰仙人走兽5种,依次为仙人、龙、凤、狮、天马。殿前中央五间的通额,用一整根圆木架在檐柱上,长达18.7米,上下省去枋材,殿内七架梁和前后内额也以整根圆木制作,跨度三间,长达9~11米。大成殿自北宋创建后经过了14次维修,使其兼具了宋、金、元、明、清五个时代的建筑特点:屋架举折、歇山做法、叉手与脊瓜柱并用、梁架和檩条下使用斗拱,减柱移柱,都是典型的宋金元时期建筑手法;而檐前各组斗拱高度降低、机能减弱,出檐短小,屋面瓦作等,又是明清时期的手法。
1984年,为了加强文庙的保护,在文庙内成立耀县(2002年10月撤县设区)博物馆。2007年10月,耀州区博物馆建成对外开放,以东西庑作为精品文物陈列室,大成殿作为历史名人陈列室,并在前院新建碑廊、接待室和门卫室。
2001年6月25日,耀州文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