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华孝子祠始建于唐朝,祀东晋无锡孝子华宝。唐李延寿编撰的《南史》记载:“(华宝)晋陵无锡人也。父豪,晋义熙末,戍长安,宝年八岁。临行谓宝曰‘须我还,当为汝上头。’长安陷,宝年至七十不婚冠。或问之,宝辄号恸弥日,不忍答也。”据载,华宝幼年丧母,父亲华豪于东晋义熙末年随刘裕防守长安,临行前告诉年仅八岁的儿子华宝,待自己卫戍期满回乡便为儿子行成人礼、娶亲。然而长安陷落,华豪死于战争。华宝恪守与父亲的约定,直至七十岁仍未戴冠成亲,此事在民间传为佳话。时人把故事的着眼点放在“孝义”上,成就了华宝的孝义之名,华宝也从此成为无锡第一位被写入国史的平民百姓。
祠内有一座木石结构,装饰精美的亭子,四根花岗岩石柱支撑着木质亭顶,直径大约40厘米,俗称无顶亭。无顶亭和一般的亭子不一样,上面中空,抬头可望天,雨水也会从中空处落入亭内井中,这在无锡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也鲜有这样的亭子。因此坊间都称之为“无顶亭”。“无顶”即为“无冠”,亭子没有“帽子”,以纪念一直“未冠”的孝子华宝。祠内有始建于明代的石桥、楠木享堂,有文徵明所绘《纺绩督课图》、所书《春草轩辞》以及元以来历代祠堂修复碑记。
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祠堂中的华孝子祠为全国文物保护重点祠堂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