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苏州古典园林。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卿徐时泰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有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经太平天国之役,苏州诸园多毁于兵燹,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易主,改名留园。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 年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留园大致分为:中区(旧寒碧山庄)、东区、北区、西区 4 区。
中区 留园入口在留园路北侧,沿曲狭走廊和天井北行至绿荫轩,透过漏窗隐约可见中区园景。中区中部有一水面,以曲桥和小蓬莱岛划为东西两部分。池西北岸叠黄石假山,系出自明代周时臣之手。建筑依墙作周边式布置,主要建筑为东南两面的清风池馆至涵碧山房一带。主厅为涵碧山房,与邻近的明瑟楼、绿荫轩高下错落,形成虚实对比。池东的曲溪楼高二层,下层辟空窗和洞门,打破了厚墙的沉重感。再向北,经西楼,即至东侧的五峰仙馆,此馆为楠木结构,内部装修陈设华丽,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厅堂。厅南、北各有一院,南院中立有石峰5 座,厅因以为名。厅东有数进小院,轩低廓曲,形体各异。 东区 以曲院回廊见胜。中部为鸳鸯厅——林泉耆硕之馆,柱梁装修精致。北面为浣云沼水池,后面有三座石峰。冠云峰居中,高 5.6 米,为苏州诸园现存湖石之冠,相传为宋花石纲旧物(见图)。两旁的瑞云、岫云二峰,也很劲秀。峰北有冠云楼,高二层,登楼可观园外景色。
北区 建筑全毁,现植有竹、李,并辟有盆景园。
西区 有南北向的土阜,为全园最高处。上有小亭两座,可遥望虎丘、天平、上方诸山。土阜上植青枫、银杏,秋季满山红黄相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