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理论
三元和谐论 三元即天、人、地。人存在于天地之间,天地的各种因素对人体的生命和健康、疾病的发生都会有关系,只有三元和谐,气候变化不可太过或不及,地质成分不可过多或缺乏,地理环境不可过分恶劣,这样人才能健康地生存;如果三元失谐,则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盈亏平衡论 人体内脏之间、人体内脏与外界环境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从而维持相对盈亏平衡和正常的生理活动。当这种动态盈亏平衡因外界或人体内部某些原因遭到破坏而又不能完全自行调节得以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气一万化论 受“元气论”的影响,瑶族先民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气的变形,是气运动、变化的结果。万物的生成、变化、强盛、衰落都取决于气的运动。
心肾生死论 人的生理病理最根本的就是一个生和死的问题,生由肾主,肾有病则人体或生长发育不好,或不生育;死由心主,不管疾病如何严重,只要未伤到心神人就不死。
鼻关总窍论 顾名思义,即鼻是人体最重要的孔窍,是各个孔窍的总领。人体在睡眠和休息状态下,唯有鼻因为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和作用而昼夜不能停止其功能活动,无时无刻都与外界保持着气体交换,因此说“鼻关总窍”。
诸病入脉论 脉,指筋脉,瑶医所认识的筋脉与中医的经络有相似之处,但理论远不如中医的“经络学说”完备。瑶医学认为筋脉可运行“气”和其他生命物质,并能发挥沟通人体内外、联系各个器官功能活动的作用,人体内外无处不有筋脉。无论何种疾病,不论从外而病,还是从内而病,病邪都是通过全身的筋脉播散、传变,从而侵犯人体各处。
百体相寓论 人体的某一部位器官都是人体多个部位的集中反映,在该部位上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着身体各部位的对应点,如人的瞳孔、鼻子、耳朵、舌头、手、足、掌等,都集中有整个人体的对应部位。
症同疾异论 瑶医的症与疾的关系,相当于症和病的关系问题。以症释病、以症统疾,将一大类的病统称为症,在症的基础上再分疾。
病症理论
包括痧症、瘴症、中蛊、中毒、中风、痨症等。
诊病理论
包括目诊、甲诊、手诊、头面诊、体相诊、脐诊、手摸诊、试诊等。
治则理论
祛因为要 在治疗疾病时,必须针对病名病类,寻找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然后运用药物或其他手段,祛除致病因素或致病物质,使邪去正安。
风亏打盈 盈亏平衡理论,揭示了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认为人体要保持健康的生理状态,机体内外环境的盈亏平衡是关键,不但要求机体自身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平衡,亦要求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平衡。
治求专方 瑶医治病着眼于疾病变化的基本规律,在治疗上注重寻找每个病的主方,即一疾病一主方,专病专方,使之更好地趋近疾病本质。
恶病不补 所谓“恶病”,指的是病情重、发展快、难治疗、预后不良的一类疾病。病邪久恋不去,消耗人体使之日衰,虽然内在邪气盛实,但外在症候表现却是一派虚象。此时治疗,往往多用补药,很少会使用大剂攻伐之品。然而正由于此,多使正气未见其复,反使邪毒日盛一日以至于不可遏制。
捉母擒子 实际上就是抓主要矛盾、画龙点睛之法。由于疾病在发生、发展、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主要病症与次要病症,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先抓主症。主症是指占主导地位的症候。次要症状主要包括兼症、变症、夹杂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