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与外八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北部,距离北京约250公里。避暑山庄是清代的离宫和庭园,又名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外八庙是避暑山庄外北面和东面的寺庙群。两者有连带关系,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避暑山庄原是从北京向北去往400公里外的木兰围场途中的行宫之一,后来几经扩建,成了最大的行宫,也是每年3月至9月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居住游乐的地点。
避暑山庄最早建于1703年,当时是康熙四十二年,5年之后初具规模。以后多次扩建和改建,到1790年建成。这时已是乾隆五十五年,前后延续80多年。
避暑山庄占地5.6平方公里,东南部低平,是宫殿、湖泊和平原区,占地1/5。中西北部是山岭区,占地4/5。整个山庄是山、水、平原和宫殿组成的宫廷园林。
宫殿区在山庄的南端,有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4组建筑。正宫在西侧,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主要所在。建筑布局按前朝后寝的顺序,由前向后共有9进院落,布局十分规整。当年康熙建园时确定的原则是“自然天成就地势,不待人力假虚设”。所以房屋结构简朴,装饰素雅,房屋基座低矮、灰砖灰瓦,梁柱不用油漆彩绘。庭院花草树木种植得当,环境宜人。
湖泊区在宫殿区东北,是山庄主要景区,大湖中的洲、岛、堤、桥将大湖分隔为大小和形状不同的7块水面。各种形式的建筑分散布置,形成多个景点。康熙帝和乾隆帝分别为山庄内的36处景点取名,共72景。康熙所取名用4字,乾隆所取名用3字。其中有31景在湖泊区。不少景点构思出自江南水乡。有的景点既是游览观赏之处,也是皇帝宴饮和会客的场所。
平原区在湖泊区以北,临湖分布4座凉亭,向北是辽阔草地,间有高大树木,但是现在大都已被砍伐。草地和林中当年曾养有多种野生动物,并曾搭建过蒙古毡房。草原西边原有文津阁藏书楼,收藏一套《四库全书》,现已移到北京图书馆。平原北端高塔仍在。
山岭区向西向北渐高,有4条峡谷,山上林木葱郁,谷间原有许多建筑和寺院,已全部不存,现在看到的凉亭是近年修复的。
外八庙实有寺庙12座,但是当年只有8座驻有喇嘛,并受北京的理藩院管辖。当时理藩院在全国范围内管辖的寺庙共有40座,其中在北京的有32座,而承德这8座因在北京和长城以外,所以叫外八庙。理藩院派驻这里管辖8庙的官员称为总理堪布,住在普宁寺内。其余7庙是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和广缘寺。八庙之外另有4座庙,其中普佑寺附属于普宁寺,位于其旁边;普乐寺、广安寺和罗汉堂不住僧人,只驻扎绿营汉军八旗,以守护山庄和寺庙。
外八庙有两座建于康熙年间,其余均建于乾隆年间,最晚的建于1790年。外八庙的建造大多与安抚边疆的蒙古族、藏族政教领袖有关,其余的则是为蒙藏王公贵族来山庄觐见皇帝临时居住而建造。
最早建造的是位于东南部的溥仁寺和溥善寺,是蒙古诸部王公为祝福康熙帝六十寿辰而请旨建造的。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的普宁寺是为纪念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族首领煽动的武装叛乱而建造的。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安远庙是为从新疆迁到承德定居的蒙古族达什达瓦部提供礼拜场所而建造。乾隆三十一年(1766)兴建的普乐寺是为纪念土尔扈特、左右哈萨克和布鲁特诸部归顺清廷而建造的。普陀宗承之庙是为接待蒙古和土尔扈特王公进贡朝贺乾隆帝六十寿辰而建,后来达赖喇嘛到热河参见皇帝常住此庙。最后建造的须弥福寿之庙是为西藏班禅喇嘛到热河祝贺乾隆七十寿辰,供班禅作行宫用。
外八庙虽然都是蒙藏佛教(喇嘛教)的寺院,但建筑各不相同,总体来说包含汉地佛寺和蒙藏佛寺两种风格,各寺两种风格的成分和结合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寺庙就是仿照西藏和新疆的佛教寺庙的,如普宁寺仿西藏扎囊桑耶寺,安远庙仿新疆伊犁固尔扎庙,普陀宗乘之庙仿拉萨布达拉宫,须弥福寿之庙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但是这些寺庙也应用了汉族建筑的琉璃瓦顶、方亭、牌楼和彩画等。
普宁寺在山庄东北约2.5公里处。占地面积4.88万平方米。主要建筑纵深分布,左右布局对称。前半部是汉式传统佛寺布局,主要建筑属典型的7座式,以大雄宝殿居后。后半部以藏式建筑为主,在高台上有主要殿堂大乘之阁,周围有白台,象征藏传佛教的宇宙和世界。大乘之阁高37米,阁内有主尊木雕千手千眼观音像,高22.28米,是我国最大的木雕佛教造像。
普陀宗乘之庙在山庄之北,占地22万平方米,是各庙中规模最大的。庙内原有单体建筑60余座,现存40余座。全庙布局分前中后3部分。前部有五孔石桥、山门、碑亭和五塔门。山门碑亭是汉式建筑,碑亭中有3个珍贵的大石碑,记载建庙和土尔扈特部归顺情况。中部有琉璃牌坊和白台塔院。后部大红台是本庙的主体建筑群。在7层窗的大红台内建有高大的万法归一殿,另有其他白台建筑。后部建筑整体造型是单体汉式建筑融汇在藏式建筑群体之中。这里虽说是模仿布达拉宫,但又不全相同。
须弥福寿之庙在山庄之北偏东,占地4.3万平方米,布局也是纵深均衡式,分前中后3部分,前部以碑亭为主体。中部是本寺庙核心,有大红台群楼和妙高庄严殿。大红台有3层盲窗,上为平顶,四角各有角殿,大红台中心的妙高庄严殿是三层重檐鎏金瓦顶,大殿是六世班禅讲经、乾隆皇帝为其册封之处。后部既有藏式院落,也有汉式的八角七层琉璃塔。
安远庙在山庄东方偏北,占地2.75万平方米。前后三重院落,按中轴线左右对称布置建筑,主要建筑普度殿在寺庙后部,总高29米,重檐歇山顶汉式建筑,但外墙壁面装饰藏式小窗。
殊像寺在山庄之北偏西,占地面积2.62万平方米,全寺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既是寺院,又是园林。
普乐寺在山庄正东约2公里的山坡上,占地2.17万平方米,面向山庄,寺院前部是典型的汉式布局,也是7座典型建筑。后部建筑全在高台上,高台中心是本寺主体建筑旭光阁。旭光阁的形状像北京天坛祈年殿,高24米。殿内中心有木雕的立体坛城曼荼罗,是全国同类中最大的。
(内容选自《世界遗产(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