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国文旅 >>文旅中国

上海豫园花园:镶嵌在都市的一块“翡翠”
  发表日期:2025年10月10日  共浏览42 次   出处:来源:上海市黄浦区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位于上海老城区东北部的豫园,与上海城隍庙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在这里,你不仅能欣赏雕梁画栋、亭台楼阁,更能听昆曲、赏名画、逛商铺、享美食,在热闹与祥和的氛围中尽情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豫园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允端为让告老还乡的父亲安享晚年,从嘉靖己未年(1559年)起便在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经二十多年建成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当时的豫园占地七十余亩,规模宏丽,亭台轩昂,人称“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豫园建成后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名园。此时我国的戏曲正处在南戏取代北杂剧的时代,兴起于江苏昆山的昆曲出现大量剧目和演出。潘允端对戏曲十分雅好,于是成立梨园戏班,在豫园进行频繁的演出活动,演出的戏曲剧目有《精忠记》《琵琶记》《昼锦记》《西厢记》《连环记》《银瓶记》等二十余出。潘允端留下的著作《玉华堂日记》,四分之三的篇幅和戏曲有关,对研究昆曲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豫园于明朝末年为张肇林所得,其后至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不使这一名胜湮没,当地的一些富商士绅在此重建楼台,增筑山石。清乾隆年间,豫园旁的城隍庙香火鼎盛,四周逐渐成为庙市,商贾纷纷在园内开设店铺,各地商人常来此聚会、谈交易,一批饭馆、酒店、茶楼十分兴旺。

豫园亦是“海上画派”的发祥之地。清末,上海由于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艺术品市场,吸引众多书画家蜂拥而至。豫园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环境氛围和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书画家们云集之地。任伯年初到上海即寄寓于豫园的飞丹阁,吴昌硕更是长时间在豫园进行书画创作。其他如高邕、钱慧安等海上画派的先辈名家,无一不与豫园结缘。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因战乱的缘故,豫园亭台破旧,假山倾坍,旧有园景日见湮灭。1956年至196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历时五年,对豫园进行整治、修复,豫园重现了昔日秀丽的容貌。现在的豫园占地三十余亩,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树木苍翠,清幽秀丽,体现出明清两代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


Google
 
上一篇:山西太原晋祠园林艺术赏析
下一篇:片石山房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308]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690]
 · 北京大观园 [36616]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548]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67.18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