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以四塔五蕴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治法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外治法尤其多样化。
暖雅(睡药疗法):即通过平卧方式将傣药热药覆盖患者全身进行治疗的一种外治疗法。是傣医治病的十大传统疗法之一,已被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用于治疗拢呆坟亨(中风偏瘫后遗症)、拢梅兰申(寒性风湿性关节炎)、拢匹勒(月子病)等。

傣医传统外治疗法——睡药疗法
咱雅(拖擦药物疗法):傣医根据病情的不同配备相应的药物,将药物碾细粉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蒸热或蘸热药水、药油或药酒从上至下、从前之后、从左到右,顺着人体的经筋循行路线拖擦周身或局部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拢梅兰申(寒性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偏瘫后遗症、高热病、面瘫等病症。因为操作简便,还适宜用于日常保健,解除疲劳过度引起的周身关节、肌肉、肩背酸痛。
阿雅(洗药疗法):傣医按病情所需,配备相应的单方或复方傣药煎煮取药水,让患者浸泡局部或全身进行治疗的一种外治疗法。应用历史悠久,是傣医内病外治、外病外治、内外合治的传统外治特色疗法之一。主要用以治疗皮肤病、风湿病、月子病、感冒、中风偏瘫后遗症等病证,具有显著疗效而受到傣族地区人民的欢迎。适应症较广,还适宜于健康或亚健康群体的保健,如消除疲劳、延缓衰老、滋润肌肤、养荣颜。
难雅(坐药疗法):是傣医广泛应用的治疗痔疮、脱肛、脱宫的外治疗法。按病情所需,配备相应的傣药(鲜品捣烂)或干品散剂,加猪油或酒或淘米水,拌匀炒热,平摊在药凳上,待温度适中时,让患者直接坐在药上接受治疗。主要用于治疗各型无大出血的痔疮,也用于治疗脱宫、脱肛等。
烘雅(熏蒸疗法):按病情所需,配备相应的傣药(熏蒸药),将之置入熏蒸器的锅内,待煮沸产生热气后让患者位于特制的熏蒸器(熏蒸木桶、锅、蒸箱)内,接受器内药物蒸气进行全身或局部熏蒸的疗法。本疗法主要通过药物的热气开汗孔,发汗通气血,促进新陈代谢,解除疲劳,除风毒,使毒邪随汗排出体外,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用于治疗拢匹勒(月子病)、哇嘎(风寒感冒)、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拢呆坟(中风偏瘫后遗症)、肥胖病、风疹、麻疹、水痘不透、黄疸病、水肿病等。适用性较广泛,还具有解困除乏,排毒养颜,预防疾病之功能。
沙雅(刺药疗法):傣医根据病情所需,用棉签蘸药酒(药油、药汁),边涂搽边用消毒梅花针轻刺患处至皮肤微发红(不出血为度)进行治疗的方法。本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拢梅兰申(寒性风湿性关节炎),也常用于治疗中风病、硬皮病等。
果雅(包药疗法):按病情所需,配备相应的傣药,取冷药或热药包敷于患处进行治疗,特点是易于推广应用。用于治疗骨折、跌打损伤以及风湿病、类风湿病、痛风、疔疮脓肿、虫蛇咬伤、高热、包块肿痛、腮腺炎、乳腺炎等疾病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和好评。
达雅(搽药疗法):根据病情选择药油、药水或药酒涂擦患部进行治疗的方法。用于治疗湿疹、接触性皮炎。也常用于治疗风疹、斑疹、癣、疔疮脓肿、风湿病、跌打损伤、中风偏瘫后遗症等病症,特点是操作简便,易于推广使用。
闭诺(推拿按摩疗法):在傣医“四塔”“五蕴”理论指导下,按病情选择药酒或药液(药油、温热水)边涂擦边按摩,然后结合傣药外敷治疗疾病的方法,该疗法充分体现了药、法相合的特色,具有通气血、舒筋骨、止疼痛、解困乏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路糯接腰(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也常用于机体保健和治疗风湿病、颈腰椎骨质增生疼痛、老年性腰腿痛、中风偏瘫后遗症、外伤肿痛,骨折、胃脘痛、消化不良、痛经、闭经等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