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华民族 >>少数民族医药

藏医药用药特色
  发表日期:2025年10月9日  共浏览14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藏药学是整个藏医药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整个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中独树一帜。

根据藏医历史记载,雪域高原的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也逐渐寻找到了解除病痛和缓解疾病的药物。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藏医药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

公元8世纪,玉妥·云丹贡布著成《四部医典》,成为当时收录藏药材功效最为完整的一部经典著作。该书为之后的《卓玛本草》《玉妥本草》等藏药典籍的编著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藏药材因本质和习性等差异,大体可分为八大类型,即珍宝类药物、石类药物、土类药物、木类药物、精华类药物、湿生草类药物和旱生草类药物。

藏医药学认为,一切药物都由“土、水、火、风、空”五大元素生成。土为药物生长的依靠和根本,水为药物生长所需的汁液,火为药物生长的热能,风为药物生长、运行的动力,空为药物生长、发育的空间。

土性药其性重、稳、钝、柔、润、干,能使身体坚实,主要医治龙病;水性药其性稀、凉、重、润、柔、软,能滋润身体,主要能医治赤巴病;火性药其性辛、锐、干、糙、轻、润、动,能生火热,主要医治培根病;风性药物性轻、动、寒、糙、燥、干,能使身体坚实,精气通行,主要医治培根病和赤巴病;空性药物统帅其他四种药物,遍行全身,主要治疗综合性疾病。其中,火性药和风性药是上行药,土性药和水性药是下行药物。

“土、水、火、风、空”五大元素的作用,使药物具有八性、六味、三化味、十七效能等功效。

所谓八性,即重、腻(润)、凉、钝、轻、糙(粗)、热、锐(速)。六味,即甘、酸、苦、辣、咸、涩。三化味,即药物的六味经过胃液的作用,转化为甘、酸、苦三味。十七效能,即药物的柔、重、热、润、稳、寒、钝、凉、软、稀、干、温、轻、锐、糙、动、燥。

舌对药物的感觉就是味。酸味药能生胃火,增长消化能力,使油脂糜烂稀释,还能顺气;咸味药能使身体坚实,有疏通作用,能治闭塞梗阻症,用以罨熨时则产生胃火,有健胃作用;苦味药能开胃、驱虫、止渴、解毒,能医治麻风、眩晕、瘟疫、赤巴病等疾病,有收敛作用,能使溃烂、大小便干燥,使心智敏锐,能治乳房炎症、声音嘶哑等病;辛味药物能医治血病、赤巴病、脂肪增多症,祛腐生肌、愈合伤口,使皮肤滋润光泽。

藏医药学认为,药物服用后,与胃火相遇,这时培根和赤巴被龙消化,甘味、咸味被消化后变为甘味;酸味处于中间阶段,消化后仍为酸味;苦、辛、涩味消化后变为苦味。消化后的每一种药味能医治两种疾病,即藏医的“三化味”理论。

藏药在临床应用复方较多,单味药则很少。藏医药学认为,用药时必须根据病的属性决定其药的味、性、效来组方。味是主导,性、效是对治关系即因果关系。病有其性,药亦有其性,同性治之,必遭其祸,对性治之,必得其愈。在藏医药学理论中,异性对治是首要原则。同理,温与凉,润与糙,稳与动,轻与重等均为互为对治。因此,配方制剂时,要把药味起作用的药物加在一起,全面考虑,把功效起作用的药味加在一起,消化后变化作用的药物加在一起。


Google
 
上一篇:藏医药特色医理
下一篇:瑶族医药优势病种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309]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690]
 · 北京大观园 [36616]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54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06.25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