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国文旅 >>文旅中国

中国传统民居:东方水城里的古典园林(下)
  发表日期:2025年10月7日  共浏览27 次   出处:来源:五洲传播出版社作者:殷力欣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苏州城内河道纵横,苏州民居建筑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形成了东方水城的独特景观,与西方水城意大利威尼斯同样享誉天下。

早年,苏州引大运河水入城,形成水路网络,可通航,可取生活用水,也有排污用途,有条不紊地保障着这座千古名城各项城市功能的正常运作,而郊县农民春秋两季的定期清淤,既保证了城市水源的清洁,也可为周边农业生产供应肥料。那时,大户人家往往将正门前的水巷作为物资运输通道,后门水巷用以日常洗濯、排水,而饮用水源则为院内的水井;中小型宅第人家,虽只有一面临水,但陆巷通常有公共水井,同样保证了日常生活需要。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东南十全街。占地约半公顷,原为南宋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所在,其花园名为“渔隐”。清乾隆年间宋宗元买下重建,取“渔隐”旧意,改名“网师园”。

网师园正厅(图片来源:殷力欣)

网师园中的居住区与园林布置搭配极为完美。园中屋宇、亭廊、泉石、花草,体现了苏州庭园布置的精粹。濯缨水阁和看松读画轩隔池相望,是读书作画之所;月到风来亭和射鸭廊遥遥相对,是观鱼和欣赏水中倒影的佳处;殿春簃自成院落,是主人读书修身之处,环境幽静,具有典型的明朝风格。网师园是苏州面积较小的园林,同时也是中型传统民居的范例。

退思园位于吴江区同里镇,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由落职官员任兰生出资白银十万两建造,取“退思补过”之意,故名“退思园”。全园简朴淡雅,水面过半,建筑皆紧贴水面修筑,园如浮于水上,是全国罕见的一处贴水园建筑,体现了晚清江南园林建筑的风格。退思园总面积为九亩八分。此园一改以往园林的纵向结构,而变为横向建造,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全园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点缀,呈现出四时景色,清朗幽静。

旧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并不是说苏州、杭州在那时的中国比京城的经济更发达、文化更深厚、自然景色更壮丽、建筑面貌更辉煌,而是指那里的生活更合乎人生理想。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作《中隐》一诗: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

苏州民居恰恰体现了这样的“中隐”思想,一种平衡世间琐事与人生理想的中国式智慧。

当然,苏州除了以“小桥流水人家”展现江南旖旎风光和文化上的精致细腻气质外,也有为世人忽视的另一面:我国素有“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说法,而苏州人范仲淹的出现,正说明江南水乡也并不缺乏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浩然正气。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名垂千古。他生于苏州,如今苏州西郊天平山下仍留有咒钵庵、范公祠、范氏义庄等范仲淹相关遗迹。史载范仲淹晚年自请罢相后,曾用自己积攒的俸禄在故乡买下千亩良田,创办义庄,用以接济族中穷人、为科举考生提供资助。

苏州园林式宅院名作与工匠传统合一,对周边产生了较大影响,扬州、南京、无锡、常州、湖州、上海等地,均在其辐射范围之内,如甪直、南浔等可称小一号的水城,而扬州何园、南京瞻园、常熟翁同龢故居、杭州胡雪岩故居、张家港市凤凰镇杨榜眼府等实例,与苏州城内宅院佳作原理相同而又有微妙差异,也大有可观。

(作者系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副总编辑;播音:张闻天)

本文出处:《中国传统民居》


Google
 
上一篇:唐代宫苑和游乐地
下一篇:沧桑天一阁:东园拾萃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307]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688]
 · 北京大观园 [36613]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54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86.719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