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予人们很多美的享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是东方造园艺术的典范,来到这里,总会听到、看到借景、框景、对景、障景等各类艺术手法,徜徉其间步步是景、处处写意,无不展现着苏州城市、文人的文化造诣,传递着园林的艺术气息。
今天很多人来苏州园林参观时,都会去寻找园林内最美的景致、最好的拍摄角度等,但这些是否真的能为所有人提供一把共知共用、欣赏园林之美的金钥匙呢?
其实,园林之美不只是眼前所见的公认的景色之美。当我们置身一座园林时,可以试着忘记园林的名字、造园的艺术技法等身外之物,只是去遵从内心对美的追求,会发现真正打动我们的是自己内心对园林和美的共鸣。
因此,园林的美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内心感受是不同的,比如在拙政园内远眺北寺塔,观者可能会关注荷花铺满水池的摇曳生姿,又有可能关注目光尽头的塔影,又或许会关注花木掩映间的建筑。
如果说非要找到一个赏园之法的话,我想可以采取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中所说的:“大园宜动中观,小园宜静中观。”
动静结合可以算是欣赏园林的一种妙法,只有在动静相宜间才更能感受到园林时空变幻的设计美,以及心灵共鸣的满足感。到了园林可以走一走、坐一坐,可以在行进过程中去游赏,更应该找一处地方闲坐片刻。
或许是斜倚吴王靠,或许是静坐青石板,依水而坐,去静静沐浴拂面的清风,去回头欣赏那游弋而来的一抹娇红。甚至把节奏再放慢一点,在园林里呆上半天、一天,或者分多次赏园——每一次选择不同时期、遇到不同场景,更能获得不同感受,从内心去品味这里时间锤炼出来的文化底蕴。
拙政园的海棠春坞内,粉墙为纸、竹石为绘,配以“海棠春坞”主题,展现出一幅静态的立体画面。但如果走进院内的屋子,把沿河的一排长窗依次打开,一方面,一幅幅立轴画在眼前逐渐呈现,仿佛是一整幅长画卷的动态铺陈;另一方面,随着窗户的推开,室内明暗产生变化。正是在这空间过渡转折、光影明暗变化之间,打开了视野,叩动了心扉。
还是在拙政园,梧竹幽居这座亭子将眼前的景致略作阻隔,仅仅通过四面的月洞门来聚焦呈现框内的景致。在走进梧竹幽居时,如果把脚步放慢,就像视频慢镜头一样推进,就会发现月洞门中的景致是由椭圆变正圆,又像月亮一般由满至亏。这种盈亏之间的变化,给人以静中有动的感受。
站在亭中,自东向西,能看到满池荷塘——荷叶茂盛时是满面碧幕,没有荷叶时则是一片光影,还有投影在水中的一池三岛。这景致因水而成,由实到虚,若有风拂过,涟漪不断,由静到动。而北侧的湘妃竹巍然挺立,是一种静态的孤傲,但待秋来,凉风习习,风吹竹叶沙沙作响,却又是一种闹中取静,仿佛也感受到了竹叶划过手指的粗糙,既有声境的萦绕,又有触觉的通感。也正是在微风吹动竹叶沙沙作响之时,才更反衬出内心的宁静,也更理解“梧竹幽居”四字所表达出的因竹而得的幽静。
到了冬天,白雪积攒在屋脊之上,待融雪化水滴落屋檐,叮咚作响,滴落的不只是融雪之水,更是时光悠悠。这时再看亭内的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再读“梧竹幽居”四字,才有了一种顿悟——品园林之美就是在明月清风、流水山石之间去读园林的“意”,才达到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行走在园林中,这样如画的景致其实有很多,比如沿池而行时,路线曲折起伏带来了空间的大小折转。再将视线转移到水中时,可以观赏到水中的虚影,假山的驳岸在湖水中体现出了一种错落有致之美。
其实,在用山石堆砌驳岸时,水平线几乎是相平的,但是因为用石头在垒岸的过程中,与水之间的远近关系,使得自水中看驳岸黄石倒影有了一种高低成峰的错落感,仿佛在水面又铺展开了一幅山水画卷。
还有,湖石与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花木的搭配,是在以大地为纸、山石花木为绘,搭配出了中国园林色彩的灰度,湖石的灰度呈现出的是一种岁月沉淀,而花木四季轮转则呈现出了时光的变化。
当我们身处园林之中,不论选择哪条路线、哪个方向,顺着光影、逆着光影,都会看到处处如画的景致,或动或静,这应接不暇的耳目感受就是园林之美最迷人的地方。但是,这只是我们所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我们应该在园林的游走之间去寻找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样才能去解读苏州园林独有的魅力,去理解其意境之美。
那么,园林的意境到底存在于哪里呢?就存在于园林在历史岁月中所积淀的光彩,还存在于园主在岁月中的拼搏与积累,以及积累过程中所产生的甘甜和苦楚。
园林在过去是园主自我排遣的地方,或是一种分享,或是一种独自的享受和抑郁的排解。但在今天,园林的意境美还需要人们内心的自我打磨与比对,或许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园林岁月。比如,在园林中可以不顺着大众的视角去撷取景致。
相反,可以改变视线角度,或坐或卧,或许角度的略微变化就能对园林的设计理念有更直接的理解。当然,如果你有兴趣的话,甚至还可以另辟蹊径,透过栏杆、桥洞、石穴等去看世界,凝练之后也能得到一些奇思妙想的惊喜。
所以,品苏州园林之美,理解园林真谛,需要的是抛却外物、浑然忘我,将自己融入园林的意境之中。在园林中,绕着亭子走一圈,透过圆框可以看远景,在亭内环视四周又是春夏秋冬、晴阴雨雪,去欣赏这里的花草树木,看到的不管是一花一木还是一枝一叶,如果能在内心中激起对人生历练的几点回悟,那么不管是细雨蒙蒙还是艳阳高照,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园林其实就是一个家。当你拥有了园林这样一个家,你就是一位园主,而你所演绎的就是属于自己的园林生活故事。
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感受在这空间中属于自己的趣味,此时,这水就是你的,这风也是你的,吹拂在内心所起的涟漪,可能比只用双眼看到的更美。
走进园林、品读园林,去感受一日之间的时光变幻,去转换人生的春夏秋冬。让我们在世界的任何一隅,都能用园林之美来叩响心灵之城的门环。
(本文刊于《文化月刊》2021年1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