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人文中国 >>古镇村落

广西大圩古镇
  发表日期:2025年8月14日  共浏览21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大圩古镇:漓江东岸的千年水运传奇
大圩古镇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漓江东岸,距桂林市区23公里水路,是一座因水运而兴、承载千年历史的古镇。它凭借灵渠沟通湘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地理优势,成为古代北上中原、南下两广的咽喉要冲,更位列广西古代四大古镇之一,见证了漓江水运的繁华与变迁1234。

古镇的历史脉络与地理禀赋
历史沿革:古镇始建于公元200年,北宋时已发展为商业繁华集镇,明代跻身广西四大古镇之列,民国时期达到鼎盛,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明清至民初是其水运黄金时代,曾有“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顺流下广州”的航运盛景,泊船最多时达二三百艘,获“小桂林”之誉1234。
地理枢纽:东接潮田新河与福利马河相连,西通相思江可达永福,北南贯串漓江,连接桂林、兴安、平乐、梧州等地,水路网络四通八达,成就了其“水陆码头”的核心地位3。
水运繁华的见证:建筑与遗存
商业与信仰建筑
财富核心区:古镇老街保存有民国风与西洋风格融合的建筑群,如庙街、关帝庙、中华银行、裕和盛泰厘金局、源顺祥水运贸易商行等,曾是当年的商业金融中心,气势恢宏1。
会馆与庙宇:清代嘉庆年间的万寿宫(江西会馆),深紫色门面罕见,石雕精美,门额“国泰民安”彰显祈福愿景;刘姓族人修建的高祖庙、汉王庙,共同祭祀汉高祖刘邦,体现移民文化印记1。
民居与商贸空间:典型民居为青砖青瓦两层砖木结构,采用“前店后室”布局,临街一层作商铺,后院为住房,三进、四进式深宅大院(如民国高家大院,又称广昌布行)兼具居住与经商功能,沿街骑楼、可拆卸木结构铺面等设计极具商贸特色134。
标志性建筑万寿桥: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为虹式单孔拱石桥,横跨马河与漓江汇合处。桥面青石板磨蚀溜光,石栏石狮见证岁月沧桑,还是电影《刘三姐》取景地,刘三姐与阿牛哥在此定情唱和13。
十三座码头的记忆:从明代到民初共建13座码头,沿漓江错落排列,是水运繁盛的直接见证。1921年孙中山筹备北伐时,曾在塘坊码头上岸并发表“南北要统一”演说,赋予码头红色历史意义13。
岁月沉淀:古镇的现状与韵味
传统生活印记:老街至今保留竹编作坊、草鞋作坊、老理发店、草医诊室等传统手工作坊,老人们街边读书、喝茶打牌,延续着平静恬淡的生活节奏3。
自然与人文交融:青石板路油光锃亮,城门斑驳沧桑,毛洲岛竹林苍翠、香蕈草驱蚊,周边柑桔橙柚果园田园如画,漓江夕阳下青山绿水、层峦叠翠,构成“繁华落尽,青山依旧”的诗意画卷13。
文化保护与传承:古镇现存5里青石板路、明清建筑群落及13座码头遗迹,1985年万寿桥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大圩古镇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为漓江东岸活态的历史博物馆34。
大圩古镇以水运为脉,串联起建筑、商贸、信仰与生活,如今虽因现代交通发展回归静谧,但其青石板路、古桥码头、临江民居仍默默诉说着“广西水运第一镇”的辉煌过往,是体验漓江流域历史文化与自然之美的绝佳之地

Google
 
上一篇:广西榕津古镇
下一篇:长汀古城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9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89]
 · 北京大观园 [36524]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5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17.969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