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古镇坐落于甘肃省榆中县最北端的黄河南岸,平均海拔1450米,地势狭长,依山傍水,黄河流经而过,距省城兰州90公里,铜城白银23公里。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水旱码头和商贸中心,唐宋元明时期的边塞军事重镇,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134。2006年被命名为“甘肃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青城古民居建筑群落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34。
古镇历史与名称由来
历史渊源 青城历史悠久,据当地传说,早在唐朝此地就筑有旧城。北宋仁宗年间时任秦州刺史的狄青大将军为防止西夏入侵,凭借黄河天险在旧城的基础上增筑了新城。因为新城东西长南北狭,故称"一条城"1。
名称由来 后人为了纪念狄青,将"一条城"改为"青城"12。
古镇建筑与旅游景点
古建筑群 青城古镇中保留着40多处明清古建,行走其间,时光仿佛倒流般,古香古色的建筑,青瓦红漆流转于世,斑驳的痕迹像是穿越风雨而来的老者,祥和而沉静。游客在这里可以参观高家祠堂、罗家大院、青城书院、城隍庙等众多"国保"古建12。
自然景观 还可以游览东滩荷塘、百年生态梨园等,享受田园风光1。
古镇文化特色
民俗文化 当地英雄武鼓、柴山狮子、城隍出府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青城小调、剪纸、刺绣等经久不息的民俗文化也韵味十足。其中兰州青城水烟制作技艺、道台狮子、青城小调等已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
家族文化 高家祠堂始建于乾隆50年(公元1785年),保存完好,里面悬挂着清道光帝御赐高鸣桂“才兼文武”和清咸丰皇帝赐予进士高鸿儒的“进士”牌匾。高家祠堂形制尤为特别,从空中俯瞰,呈现一个“高”字的形状23。明朝初年,青城高氏先祖在多次抵御外敌的战斗中立下军功,高家后人便被委以重任,派往青城驻守,高氏家族就此扎根2。
水烟文化 青城镇是水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水烟之乡”。青城因为水烟而兴盛,民间一直都有“水烟真者出兰州”的俗语,青城古镇几乎浓缩了兰州水烟栽种加工史。罗家大院是青城四大水烟作坊中的一个,“永顺成”是罗家大院水烟作坊的字号,主要生产“永”字牌水烟。明末清初,青城人就发明了水烟,到了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水烟的种植、加工、销售达到了鼎盛时期,得益于黄河运输的便利,水烟得以销往全国3。
古镇教育与水利
青城书院 青城书院建于清道光十一年,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清朝时,高家的私塾外,常有穷苦人家的孩子来旁听,高家人决定扩大办学规模,供贫寒学子免费就读。后因办学经费紧张,青城的商户们纷纷捐资修建了青城书院,大家还立下约定,各个商行每年拿出利润的一部分,用来维持书院的日常运转。青城书院不仅教授文、武,还把商列为必学科目,独特的办学理念,让其逐渐发展成兰州六大书院之一,先后走出11位进士、74位举人、83位贡生2。
普泽渠 普泽渠始建于明崇祯七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灌溉着青城15000多亩良田,对于当地人有着重要意义。历史上,为了守护这条生命渠,青城人组建了义务护渠队。如今,这里的每个村庄都有护渠队,人数已有四五千人2。
古镇美食文化
青城陈醋 以精选的小麦、豌豆、小米、麸皮为原料,经过制曲、煮醋、制醋、压醋、淋醋等流程,其制作工艺独特,流程复杂,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纯粮食酿造而成,具有色黑、香浓、味醇等特点34。
青城长面 具有悠久的历史,宋仁宗时期,狄青戍边来此,黄河两岸居民安居乐业,喜食面食的当地居民就以长面作为逢年过节改善生活和招待客人的最佳食品。原料采取本地自己种植或从南北两山做生意赚来的“和尚头”小麦,用石磨磨出精细白面,口感极好。“青城长面”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一张名片,一碗长面,盛满了美好的祝愿,盛满了欢乐和祥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