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盛庄古镇:从边塞军事隘口到多元文化交融之地
隆盛庄古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历经数百年发展,见证了从军事要塞到商贸重镇的转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景观。
军事要塞的历史印记
明长城的重要隘口:据明代石刻铭文记载,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在隆盛庄镇双台山与台子山之间修筑长城隘口,墙体长二千八十八丈(约6.96公里),并设三座烟墩(包括敌台、烽火台等)1。其中,猫儿庄墩(今隆盛庄镇东1公里)是明代大边长城沿线规模最大的土筑二层窑洞式敌台建筑,而东门外的隆盛庄敌台则是内蒙古现存第二大夯土墩台124。
战略地理位置:隆盛庄北侧隘口是连接黄旗海、丰镇盆地至大同的关键通道,为明代大同北疆防守的“襟要”,也是明蒙双方争夺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及乌兰察布地区的前沿地带1。
商贸崛起与“西口文化”的形成
“走西口”与城镇发展:明清时期,山西等地移民因战争、灾荒涌入内蒙古中南部(即“走西口”),促使隆盛庄逐渐发展为商旅驿站。乾隆十二年(1747年)商贸客栈初具规模,乾隆三十年(1765年)清政府批准设庄,取“兴隆昌盛”之意定名“隆盛庄”24。
多元经济枢纽:作为旅蒙贸易核心节点,隆盛庄通过骆驼、牛板车运输内地茶叶、丝绸至蒙古、俄罗斯,换回皮毛、棉织品,成为内蒙古最早的牲畜、皮毛、粮食集散地之一13。
文化交融的活态传承
多民族文化共生:隆盛庄是商贾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的“西口文化”典型代表,现存清代合院民居、沿街商铺、宗教场所等古建筑,2012年入选全国首批传统村落,2014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5。
非遗与民俗瑰宝:
隆盛庄月饼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以第四代传人常三文为代表,沿用传统工艺制作丰镇月饼23。
“六月二十四”庙会:拥有200多年历史,包含脑阁(高空杂技表演)、穿心官、晋剧演出(如《辕门斩子》)等活动,是当地文化认同的核心符号234。
当代价值与文旅发展
如今,隆盛庄以长城遗址、传统村落为依托,结合非遗展演与民俗活动,推动文旅融合。明长城敌台、古镇建筑与“六月二十四”庙会共同构成边塞文化旅游名片,使这座古镇成为展现内蒙古历史与文化交融的生动样本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