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津古城:秦楚边城的千年历史与文化魅力
上津古城坐落于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上津镇,地处鄂陕交界,与陕西漫川关镇接壤,南依汉江支流金钱河,北枕秦岭山脉,素有“秦楚咽喉”“天子渡口”之称135。作为湖北省唯一保存完整的县级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三国魏末,现存城址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历经明清多次修缮,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准国保单位”,2004年上津镇入选全国历史文化名镇23。
古城格局与建筑特色
城池构造
整体形制:古城呈“足靴形”,周长1236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城墙高7米、宽5米,以青砖砌筑,城外有宽35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24。
城门布局:设五门,东曰“向郧”、北曰“接秦”、南曰“达楚”、西曰“通汉”,西南角另辟便民角门,门楣题字寓意“四通八达”的地理区位12。
城内街巷:明清老街全长2750米,青石板铺就,两侧建筑多为砖木结构,隆脊吻檐、雕梁画栋,保留“一进多重”的传统格局,2023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4。
标志性景观
城墙遗迹:墙顶长廊、瞭望孔洞及砖刻“上津公修”“嘉庆七年”等字样,见证明清军事防御体系2。
金钱河风光:古城西门外的金钱河为汉江重要支流,曾是南粮北运的黄金水道,现存渡口遗址与杨柳岸景观构成“水墨画卷”般的自然人文交融场景1。
明清古建:城隍庙、杨泗庙、山陕会馆等八处明清建筑遗址,展现秦楚文化融合特色2。
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
军事与交通地位
战略要冲:自南宋起成为鄂陕边防要塞,金国曾多次侵夺,明清时期为郧阳府“七邑之冠”25。
“上津道”兴衰:唐代作为江淮物资转运长安的生命线,唐玄宗、唐肃宗等四位皇帝曾依托此道纾解危局,史称“天子渡口”2。
历史事件与名人
王朝更迭印记:
五代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贬房州时途经此地2;
北宋王禹偁作《畲田词》描绘上津农耕生活;
明末战乱导致人口凋零,1659年与郧西县合并2。
名人遗踪:明代御史刘浚(上津人)以刚正不阿著称,弹劾权贵事迹载于《明史》,城内曾建有“登云坊”纪念2。
旅游攻略与实用信息
游览亮点
人文体验:登城墙俯瞰秦楚山水,漫步古街感受“朝秦暮楚”民俗,探访“野八景”(如长堤柳浪、天桥古洞)等文人题咏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