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坑古镇景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流坑古村(被誉为“千古第一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东南部乌江之畔,建于南唐时期,拥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典型的江右民系古村,也是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的缩影。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流坑董氏依靠严密的封建宗族制度来凝聚族众、维系秩序、稳定发展,村中封建宗族活动的遗存随处可见,如版本众多的谱牒和遍布村巷的祠堂,现在仍保存有明万历十年族谱3本,清代各房谱牒20多个版本,各种宗庙祠堂58座23。流坑村在科举仕宦、文教学术和经商贸易等方面英才辈出,曾出文、武状元各1人,进士34人,举人78人,进入仕途者超过百人,其科举仕宦之众、历史名流题赠之多,仅现存的匾联就有622块(对)之多,为中国村落所罕见3。
流坑古镇景区的建筑特色与布局
整体布局:明代中叶,流坑村在族人的规划、营造下,形成了“七竖一横”的大巷道框架,族人按房派宗支分巷居住,巷道设置门楼,门楼之间以村墙连接围合,七条竖巷直对江岸与码头相呼应,便于引河风入村,确保空气清新。巷道内鹅卵石铺地,并建有良好的排水系统23。
建筑规模与类型:流坑村占地面积3.61平方千米,现存各类明清古建筑及遗址260余处,其中明代建筑、遗址19处,重要建筑组群18处、书屋等文化建筑14处、牌坊5座、宗祠48处、庙宇8处,另有古水井、风雨亭、码头、古桥、古墓葬、古塔遗址等32处。村中古建筑均为砖木结构的楼房,高一层半,格局多为二进一天井,质朴简洁,但建筑装饰十分讲究,集木、砖、石雕(刻)及彩画、墨绘于一体,工艺精湛3。
重要建筑
状元楼:位于流坑村西侧,坐西朝东,为古时从陆路进村的入口,始建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为纪念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恩科状元董德元所建,现存建筑为咸丰十年(1860)重修之物,平面布局仍为旧制,通面阔三间10.70米,通高11.85米。底层中部为条石铺的过道,二层回廊环绕,中为神阁,内设神台,上置董德元等五位名臣的牌位2。
文馆:又称江都书院,位于村北陌兰洲,东侧紧靠大宗祠,建于明代晚期,前带庭院,西连藏书楼,主体为三进式砖木结构建筑,集读书、讲学、祀祖、敬贤、藏书多种功能于一体。庭院前墙正中门上有“儒林发藻”四个行书大字,楼上为文昌阁,上悬“日进高明”匾,其东侧辟门设梯与敕书楼(藏书处)相通,藏书楼下层为小厅堂,前置小花园,园前墙两侧辟有漏窗,中有“瞻之在前”四个草书字,园中栽花植桂,环境雅洁清新2。
大宾第建筑组群:坐落于中巷西端的南侧,是庞大而布局井然的清代建筑组群,占地近2000平方米,建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各房屋墙体相连,一色青砖灰瓦,一排排烽火墙昂首相望,古典壮观。檐宇、墙头、门楣、窗栏等处有雕刻、堆塑、墨绘墨书;堂室之中,梁枋、隔扇、窗棂、神台以及家具等均以雕刻装饰,并彩绘描金,与匾联相映生辉,庭院、门道一律用花岗岩条石铺地,相互联通2。
流坑古镇景区的自然环境与周边风光
流坑古村远观青山拱挹,近傍清澈的恩江上游之水乌江,河水沿村东再转而西流,与村内龙湖之水相通,周边江岸古木参天,秀竹摇翠,形成山环水绕之佳境2。流坑古村所在的乐安流坑风景名胜区是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区内除流坑古村外,还有金竹飞瀑景区,距离县城72公里,游客可以欣赏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其中金竹飞瀑景区位于乐安县金竹乡,景区内有众多瀑布,总落差高达400多米,是欣赏自然风光的绝佳选择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