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食类
兰州牛肉面:以 “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 的独特风味和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的统一标准而闻名。面条根据粗细可分为大宽、二宽、韭叶子、二细、三细、细的、毛细等多种形状,口感筋道,牛肉汤鲜美醇厚,是河西走廊乃至甘肃的一张美食名片。
i
张掖臊面:面是用蓬灰和的,手工薄擀细切,形似韭叶,薄似纸片,长如丝带,讲究 “薄、亮、精”。臊面汤以鸡汤为佳,加入胡椒粉和姜粉等调好味后,再加入适量水淀粉,使汤达到一定的色度和浓度,最后加入炸豆腐片、葱花等。味道醇厚辣香,回味无穷。
搓鱼子:也叫搓鱼面,面条是手工搓出来的,酷似小鱼。原料主要是面粉,有小麦面、青稞面、荞麦面等,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煮熟后可与肉丁、胡萝卜丁、葱段、菜叶、鸡蛋花、木耳等一起炒制,也可以加上卤汁食用,吃法多样,可汤吃也可干食。
卤肉炒炮:外形类似鞭炮,由烩炒加时令蔬菜和秘制卤肉混合炒制而成。卤猪肉的烹制关键在于卤汤,张掖卤多为红卤,制成的卤可长期使用。猪肉在制汤中久煮久熬,肉烂味香,肥瘦相间。出锅后的成品两头略卷,形似旧时西北地区的毡窝,口感筋道,卤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肉类
手抓羊肉:选用当地新鲜羊肉,以带骨羊肉为主,将羊肉煮熟后,直接用手抓着吃,故而得名。这种吃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羊肉的原汁原味,肉质鲜嫩,没有膻味,只需蘸上少许椒盐或蒜泥醋汁,就能品尝到羊肉的鲜美。
嘉峪关烤肉:以烤羊肉为主,也有烤羊排、烤鸡翅、烤蔬菜等。选用当地优质羊肉,切成小块,用铁签串起来,在炭火上烤制。烤制过程中,撒上辣椒面、孜然粉、盐等调料,烤至羊肉表面金黄,外焦里嫩,香气四溢,是嘉峪关乃至河西走廊地区非常受欢迎的夜宵美食。
武威三套车之卤肉:是武威 “三套车” 的组成部分之一,选用优质的猪肉,用独特的卤汁慢火炖煮而成。卤汁中加入了八角、桂皮、香叶、花椒等多种香料,使得卤肉色泽红润,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味道浓郁,可单独食用,也可搭配行面和茯茶一起享用。
i
小吃类
炒拨拉:主要流行于张掖山丹县,以牛杂、羊杂为主要食材,放在铁鏊子上炒制。将切好的羊肝、肺、肚、肠等加上葱花蒜苗一起下锅,用猛火爆炒,即熟即食,是河西走廊最富悠久历史的特色小吃之一。
米汤油馓子:是武威的特色小吃之一,制作时先将黄米和少量扁豆入砂锅用旺火熬煮成稀粥,再将少许面粉打成糊状兑入。油馓子则是用面粉搓成细条,油炸而成。吃的时候,将油馓子掰碎放入米汤中,口感软糯香甜,别有一番风味。
敦煌酿皮子:用面粉或淀粉加水搅拌成面糊,蒸制而成。凉皮质地柔软,口感爽滑,切成条状后,加入辣椒油、香醋、酱油、蒜汁、芥末等调料,再搭配上黄瓜丝、豆芽等配菜,色泽鲜艳,酸辣可口,是敦煌地区常见的小吃之一。
i
菜肴类
西北大菜:也叫张掖大菜,是张掖的传统菜肴。用猪和羊的肝肺剁成碎末,掺上葱蒜末,加调料、食盐,并用面粉和成面团,搓成圆条,油炸熟后切成圆片,拼码在碗内,加调料葱蒜,另拼大肉片子,加肉汤蒸好后,扣于另一大盘内,加鸡蛋索子,浇上卤汁烹调而成。这道菜色泽鲜润,清爽可口,香而不腻。
羊肉垫卷子:以羊肉、面卷、调味料为主要食材制作而成。羊肉选择 1-2 岁龄羔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毫无膻味。卷子是把面和到一定软度,擀平,撒上葱花,抹上油,然后卷起来,切成小段。在羊肉汤中加入面卷一起焖煮,面香、肉嫩、味美,香气四溢。
饮品甜点类
杏皮水:以敦煌当地的李广杏为原料,将杏干加水熬煮,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冷却后加入冰沙制成。口感酸甜可口,具有浓郁的杏香味,能够解渴解腻,是敦煌地区夏季消暑的佳品。
沙米面条:选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野生沙米为原料,沙米具有独特的香气。将沙米与面粉混合制成面条,或者直接用沙米熬成粥,口感软糯,味道香甜,是武威地区特有的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