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灵魂在 “徽州”。这片曾称 “新安” 的土地,孕育了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从建筑到技艺,从商道到文脉,处处透着精致与坚守。
徽派建筑是凝固的诗:宏村 “枕山环水”,月沼如镜倒映白墙黛瓦,被称作 “中国画里的乡村”;西递 “船形村” 布局精妙,99 条巷子如迷宫,砖雕(“百忍图”)、木雕(“松鼠葡萄”)、石雕(门罩牌坊)三雕技艺,一刀一凿皆是故事。黟县南屏村的 “八大家” 祠堂群,更是宗族文化的活化石。
徽商曾 “贾而好儒”,明清时掌控长江流域商业命脉,“无徽不成镇” 的谚语传遍天下。他们建书院、兴教育,让徽州成为 “东南邹鲁”—— 朱熹在此讲学,戴震开创皖派经学,桐城派散文(方苞、姚鼐)影响清代文坛 200 余年。
文房四宝更是徽州递给世界的名片:泾县宣纸 “纸寿千年”,歙县徽墨 “一点如漆,万载存真”,宣笔 “尖圆齐健”,歙砚 “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四者合璧,成就了中国文人的笔墨春秋。徽剧则是京剧的 “母体”,程长庚等徽班名角,在京城唱响了戏曲的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