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畅游北京 >>房山文旅

房山窦店镇交道后街烈士陵园:永远的丰碑
  发表日期:2025年6月22日  共浏览12 次   出处:出处:北京日报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文/本报记者 陈强  摄/本报记者 安旭东

房山窦店镇交道后街村在1950年至1955年间设有志愿军后方野战医院,伤员送到这里救治,大部分治愈后重返部队,少数重伤员医治无效牺牲于此,遗体大部分安葬在交道后街烈士陵园之中。王辉有空就来陵园看看,培土锄草,他的愿望是让更多人知道这里长眠的烈士们。

每年清明节,十几位志愿军烈士后人都会相约来到交道后街烈士陵园扫墓。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记者日前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研究会成员王辉,来到香山脚下,拜访了那段历史的见证人——87岁的志愿军老兵王天成。

如今健在的志愿军老兵王天成(右)已经87岁,王辉每有发现都会来找老人求证。

王辉此行,带来了自己几年前在上甘岭战场附近的一处猫耳洞内发现的物品:一枚严重生锈的铁镐子、一双过度氧化的胶鞋底。“当年,我们志愿军就是穿着这样的鞋,用这样的镐,挖出了一道道战壕。”两个老物件,一下把王天成老人的思绪拉回到了当年的朝鲜半岛。

王辉在当年战场的一个猫耳洞中找到的胶鞋鞋底,一大一小,这是两位志愿军战士仅存的遗物。

“当时,舍生取义的英雄在战场上比比皆是,因此才能顶住敌方进攻,坚守住阵地。”王老摸了摸胶鞋底和铁镐,声音颤抖了,“我自己是何等幸运,能够平安回国。”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志愿军烈士是永远的丰碑!”

牵挂着志愿军烈士的,远不止王老一人。

志愿军牺牲证明。

志愿军研究会早在2013年7月27日,便发起成立了烈士后人扫墓团,王辉任领队,经常带烈士后代们前往朝鲜半岛,去到金达莱花盛开的地方、英雄鲜血遍洒的山岗,拜祭先人、告慰忠魂,寻找亲人的踪迹。

王玉莲一直珍藏着父亲志愿军烈士王仁杰留下的一块军毯。

7月27日是《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纪念日。“若非疫情影响,现在我们应该已经到达了朝鲜半岛,正在寻亲的路上。”扫墓团团长邓其平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成员们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70岁,但对于这些老人来说,到父辈墓前跪拜祭奠、敬献花圈,甚至大哭一场,是一生中最大的心愿。

孙群凯保存着父亲孙泽东当年从朝鲜寄回的祖国第三批慰问团在朝鲜的留影,这也是志愿军烈士后人手中少有的先辈们留自朝鲜的影像。

“1998年父亲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叮嘱我找到大伯的墓地。”扫墓团成员杜粮存是幸运的,苦苦寻找20年后,2018年,他终于在扫墓团成员的帮助下,在上甘岭墓园的合葬墓碑上找到了大伯杜月朝的名字。那一天的墓园,漫天大雪,杜粮存蹲下来,将五星红旗盖在墓碑上,久久不愿起身,用手指一遍遍地摩挲墓碑上的名字,不禁失声痛哭。

1958年10月,首都人民热烈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归来。李晞 摄 

2018年以来,烈士后人扫墓团已经帮200多位烈士后人成功“寻亲”。然而,成员中的一部分人,仍然没能实现扫墓的夙愿,他们只能拿着遗物寄托哀思——孙群凯保存着父亲当年从朝鲜寄回的照片、王玉莲珍藏着父亲留下的一块军毯……志愿军烈士后人们说:“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Google
 
上一篇:顺义自驾游:“花港野趣”休闲文化自驾游
下一篇:房山这些小众景点,值得一去!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9]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45]
 · 北京大观园 [36461]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9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27.344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