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畅游北京 >>密云文旅

北京密云这个小山村里,为何矗立着一座5米高母亲雕像?
  发表日期:2025年6月22日  共浏览19 次   出处:出处:北京商报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据新华社电 北京市密云区有一座山叫猪头岭,这里巨石遍地、林木交错、人迹罕至。人们手脚并用攀爬入山,却发现这里散落着一些石头房子。

1933年,古北口长城抗战失利,密云长城以外被划入伪满洲国,侵略者妄图通过烧光、杀光、抢光、片光(青苗)制造大面积“无人区”,乡亲们纷纷躲进深山,就地取材盖起这些石头房子。


雕塑广场位于密云区石城镇张家坟村。雕塑高5米,花岗岩材质,基座为山石,英雄母亲邓玉芬矗立在山岩上,左手握布鞋,右臂挎针线筐,眺望着远方,盼望着亲人和战士们胜利归来。
曾经,村民邓玉芬相信只要儿孙满堂就能过上好生活,但为了赶走侵略者,她毅然把大儿、二儿、三儿送进游击队,让四儿、五儿参加了村里的自卫军模范队。她和丈夫一边开荒种地,一边为八路军运军粮、背子弹、跑交通。她托人给前线的儿子捎去话:“别惦记家,安心打鬼子。”

1941年秋,侵略者对丰(宁)滦(平)密(云)抗日根据地发动万人大“扫荡”。为了支援抗日,邓玉芬决定重返“无人区”搞春耕。她让丈夫先回山里搭窝棚,自己随后就到。谁知丈夫、四儿和五儿在种地时遭日军偷袭,丈夫和五儿同时遇害,四儿也被抓走了。

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大儿在保卫盘山根据地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被抓走的四儿惨死在鞍山监狱;二儿因战斗负伤回家休养,却因伤情恶化无药医治离世;1944年,六儿在一次躲避扫荡中不知所踪。

53岁的邓玉芬身边只剩不满7岁的小儿子。在山洞中躲避扫荡时,小七生病发高烧,他浑身烧得像火炭,哭闹着要回家。为了不暴露乡亲们的藏身之处,邓玉芬撕下一团棉絮塞进小七嘴里,小七猛踢猛挣,差点没了气。当天晚上,小七连病带饿死在妈妈怀里

一次次沉重的打击没有让这位妈妈一蹶不振,她笑得少了,但对抗日工作更积极了,春播、秋收、做军鞋、照料伤员,她样样干在前面,从早到晚一刻不闲,战士们都知道猪头岭上有位邓妈妈。

1945年,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邓玉芬亲眼看到了胜利的这一天,但她的7个儿子,最后只有三儿任永兴活了下来,任永兴的孙子任宏伟现为密云区张家坟村党支部副书记。

1970年2月5日(农历除夕),邓玉芬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9岁。

2014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

习近平总书记说:“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

如今,5米高的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像矗立在张家坟村的山岩上。红色旅游线路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2019年,张家坟村人均纯收入约2.9万元,村民们住上了二层“小别墅”。

80多年前,为了救亡图存,邓玉芬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战场。今天,多少母亲和儿女挺身而出,把抗战精神化为战“疫”必胜的强大信念,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汇聚着磅礴伟力。

Google
 
上一篇:密云自驾游:闻小镇花香 品休闲文化
下一篇:金秋走进密云,用心体会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41]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53]
 · 北京大观园 [36470]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03]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42.969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