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山((2)
发表日期:2025年5月1日 共浏览2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云门山大觉禅寺
云门寺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整座建筑庄严雅静。它的殿堂与国内大型寺院云门山大觉禅寺相仿,有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斋堂等建筑。但云门寺的建筑风格独特,除放生池在寺前外,其余殿堂连成一体,殿、堂、厅、楼等共一百八十余楹,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1943年为虚云禅师重修,1983年国务院将之 云门山摩岩石刻
列为全国汉族地区142个重点保护寺观之一。白云寺庙宇是1984年修复、扩建的,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门、厅、殿、堂、舍等各类建筑7000多平方米,风格独特,其中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像前两尊一立一卧的佛像,为纯正的缅甸汉白玉雕成,镶嵌在四壁的大型彩瓷佛画,下为十八罗汉,上是二十四天神,实为国内佛殿罕见。寺内现存有广东省重点保护文物南汉大宝元年(958年)和大宝七年(964年)的千年石碑两块,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四大天王”像和“石雕龙头”,是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风俗
云门山在青州城南2.5公里处,海拔421米,山顶有天然门洞,夏秋季节,常有云雾穿门而出,故名“云门”。云门山与近傍驼山,山下范公亭连成一体,成为青州的风景庙会区,在这里游览,有一套谣谚可作导游:“一拜寿,二拜佛,三拜清官,四品书。”拜寿上云门山有两项内容:第一,云门山上有明衡王朱厚矫庆寿时刻下的一个大“寿”字,高7.5米,宽3.7米,只“寿”字下部的一个“寸”字,就有2.3米高,人攀其上,足蹬“寸”钩,头顶不着那上边的一横,俗称“人无寸高”。当年衡王要的是“寿比南山”的豪侈,人们拜这大“寿”字,取的是“长寿”、“高寿”的吉利。第二,云门山上有陈抟洞,其中有“老寿星”陈抟的石雕卧像,成了吉祥的象征,人们入洞拜他,又必动手摸他,有谚谣唱到:“摸摸陈抟头,一辈子不用愁;摸摸陈抟腚,一辈子不生病。”天长日久,是寿星被摸的油光锃亮。
云门山上拜佛,实际上拜的是“三仙玉女祠”,拜佛的目的多在求子。求子的形式除了别处也有的“拴娃娃”之外,还有一种“抱狮抱”,庙会上舞狮,舞至极热闹时,大狮子生出一个由小孩扮演的小狮子,求子的人赶紧抱了回家,让媳妇搂抱片刻,再给小狮子吃一口奶,若碰巧果真生了孩子,这孩子的小名便叫“狮抱头”。另有歌谣是“要想抱孙子,头上插柏枝”,引得老太太们逛山,人人插得满头翠绿。至于拜清官、品书法,一在范公亭,拜的是曾任青州太守的范仲淹,一在玲珑山,看的是北魏郑道昭留下的题铭石刻。
云门山早就为历代名人所重视,山上断崖峭壁间,遍布历代文人名士的摩崖题刻和碑碣。权欲熏心的武则天当然十分赏识,她当即下令将《大云经》颁布天下,并且吩咐在长安、洛阳及诸州各建大云寺一座。云门山前崖壁上的“云门山大云寺”题刻还历历在目。《益都县图志》亦有“龙兴寺,在城西北隅。北齐武平四年赐南阳寺,隋开皇元年改曰长乐,又曰道藏,则天天授二年改名大云,玄宗开元十八年始号龙兴。”由此可见,大云寺之名起源于武则天时,而当时青州的大云寺即原南阳寺。在明朝景泰年间,又将云门山后的大云寺徙建山南麓。云门山前的山谷中,尚存当时大云寺的遗址。
云门山在青州城南二公里处,以它美丽、俊俏的身姿和特殊的地理环境独具风貌。在夏秋季节,云门山南侧的“云窟”开闸放云,即时白云腾空而出,经云门洞冉冉升起,历代文人墨客、善男信女的题刻、碑碣,遍布云门山摩崖。山上的“三元占”、“三仙玉女祠”等建筑都是几代历史风雨的遗物。山巅的天仙玉女祠是典型的明代全石无梁建筑。
游云门山最终目的还是拜寿。明嘉靖年间为第二个衡王朱戴圭祝寿,内掌司冀阳周全,在山阴处摩崖上镌刻了国内外罕见的大“寿”字,讨好衡王。大“寿”字,字体结构严谨,端庄大方,坐南朝北,通高7.5,宽 3.7,仅“寿”字下面的“寸” 字就高达2.23米。所以当地人经常说:“人无寸高”,“寿比南山”,“南佛北寿”等。云门山、大“寿”字还流传着许多美妙的传说和典故。云门山海拔408米,游人可拾阶而上,信步登极,立足“寿”下,可使您思绪万千。
|
|
|
上一篇:云门山((1)
|
下一篇:云门山((((3)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