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岩旅游区
发表日期:2025年5月1日 共浏览1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通天岩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位于赣州市西北郊6.8公里处,总面积6平方公里。从105国道可直接进入景区,交通便捷。这里丹崖悠悠,山灵水秀,具有“丹霞地貌独特,石窟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众多,生态景致宜人”四大特点。
景点详情 通天岩现存有唐宋时期的窟龛315处,共计造像359躯,造像主要分布于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主岩和翠微岩四处,其中,忘归岩正面保存有罗汉像1尊,背面保存有罗汉像6尊,龙虎岩保存有罗汉像3尊,其余造像均分布在通天岩及与其相毗邻的翠微岩。
其现存摩崖造像,可划分为四组,一是位于通天峄与翠微岩相交接处的8尊菩萨造像,8尊造像开凿于唐代末年,开通天岩摩崖造像之先河,其中两尊观音菩萨造像保存最为完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二是位于通天岩山崖部,由五百罗汉拱卫着的毗卢遮那佛及文殊普贤两胁侍的组群造像。这组造像开凿于北宋中期,规模最大,气势最为恢宏,三是以僧人明鉴为主施造的单龛十八罗汉像,开凿于北宋后期,是通天岩摩崖造像的精华所在。四是位于翠微岩,由虔朱氏施造的弥勒佛像等,开凿于南宋初年。综观通天岩的摩崖造像,在唐代末年的初创时期,系以雕造菩萨像为主,而到了通天岩石窟鼎盛的宋代却又是以雕造罗汉像为主了。前者明显地带有北方佛教文化的遗风,而后者却又是受江西地区佛教禅宗势力强大的影响所致。
通天岩的第一胜景——忘归岩巨石横空,状若雄狮,极为壮观。有一个3米高、5米宽、10米长的扇形石洞。炎夏登临,洞内清风徐来,暑意顿消,令人流连忘返,故言“忘归”。明朝正德年间,南赣巡抚王阳明曾到此一游,即兴题诗曰:“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西林日初暮.明日何来早。醉卧石床凉,洞云秋士扫。”王诗及后人步韵题刻,至今仍保留在石洞周围的岩壁上。忘归岩顶峰建有一座望江亭,亭高3层,形似北京天坛祈年殿。
同心岩又称龙虎岩,岩洞深邃,可容纳百人。岩上刻有明代刘昭文所书。同心岩”3字。壁间31条题刻、多为宋人所作。同心岩进口处的石壁上,雕有一龙二虎.右侧刻有“龙树王金龙双虎岩”几个大字。猛虎生气勃勃,神龙腾云驾雾,形态传神,巧夺天工。
通天岩主岩山石嵯峨,林木苍翠,花香鸟语,幽泉涓涓.别是一番天地。岩壁间雕有宋代李大正手书“通天岩”题刻。岩下一座佛教寺院.全是以石洞为室,既深且阔。左边为玉岩构、玉水池,右边为“熙春别墅”、“一滴泉”。四周岩壁,刻有佛像100余尊。800年前,这里曾是赣南一带香火极盛的佛教石窟寺。寺中顶端,有一漏斗形的小石洞,其深莫测;传说此洞可直通天际,故有“通天岩”之称。宋代秘监阳孝本(字行先)及进士李存自熙宁年间辞官从京师还赣后,曾隐居通天岩20年之久。苏轼落职过虔(即赣州)时,曾多次游览通天岩。至今这里还保存有阳行先、苏东坡、李存3尊刻像,并有东坡真迹。
通天岩是南方古代艺术宝库之一。它以江西最大的石龛造像群著称于世,共有石龛279座,石刻造像248尊,内容均为佛像神祗,多属唐宋时期作品。这些造像,艺术造诣十分高超,特别是翠微岩的9尊立像.曲眉丰颐,体态飘逸,栩栩如生,是中国古代的石雕艺术珍品。通天岩的题刻之多,居江西之首。这些石刻,现存97品,其中宋代33品,余则为清代以后或佚名者作。
通天岩风景名胜区具有“丹霞地貌独特,生态景致宜人,文物遗迹丰厚,石窟艺术宝库”四大特色
|
|
|
上一篇:阳岭森林公园(2)
|
下一篇:三百山国家森林公园(1)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