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自驾旅行 >>自驾游目的地信息

石门涧风景区
  发表日期:2025年4月30日  共浏览1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庐山石门涧位于庐山西麓、素称庐山西大门,庐山石门涧因天池山、铁船锋对峙如门,内有瀑布垂落而得名。庐山石门涧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种类繁多,石门涧又有“庐山植物一绝”美誉。

景区面积六千余亩、景观百余处。集“雄、险、奇、秀”于一体,是一座地质变化、生物进化、自然造化、历史文化的综合大观园,有“匡庐绝胜”、“山水绝胜”之美誉。古誉庐山第一景。


石门涧漂流

石门涧瀑布是庐山众多瀑布中最早录入史册的。两千多年前的《后汉书地理》中就有记载:“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余仞,有瀑布存焉”。1648年,旅行家徐霞客“知石门之奇,路险不能上”,遂攀藤附葛,考察了石门涧,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游庐山日记》,称赞石门涧瀑布“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

石门涧面对峰崖,隔涧箕立,结成危楼险阙。最窄处的“小石门”,两崖之间仅存一缝,游人入“门”须侧身才能通过。峪谷间,高崖悬流成瀑,深谷积水成湖。潜隐湖底的杂乱怪石与兀立溪涧的巨岩,沿涧巧布,成为“石台”,最大的一块光滑的磐石上可坐数十人,石上携有“石门涧”三个大字。


过大磐石,峡谷更加险仄,如剑插天尺,争雄竞秀。在这大断层中,桅杆峰与童子崖从涧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峰簇拥,迭峰屏立。削壁千仞的峰峦,几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汉,下临绝涧。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惊耳惊目心魄,纵有鬼斧神功,也难劈此胜景。

绚丽而神奇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历史上无数名人雅士。他们或择胜登临;或结庐隐居;或泼墨挥毫;或寻幽探险.峰峰岭岭,遍布履痕;沟沟壑壑,回荡歌吟。现有古文化遗址20多处,古诗词200多首。南北朝杰出诗人,谢灵运在涧旁筑"石门精舍".东晋高僧慧远大法师在此佛法五年筑"龙泉精舍".写出了我国最早的山水游记——《游石门诗并序》。


石门涧游玩景点

铁云垛

摩崖石刻“铁云垛”三字。字长80公分,宽70公分,字体遒劲有力,为明代王思任所题。王思任是明末著名的旅游家,杰出的旅游理论家,曾官至礼部右侍郎。值得一提的是,王思任还是一位爱国人士,清兵入关后,绍兴城破,他绝食而死。他对吟诗、工画饶有雅趣。他游石门涧入天池寺而赋诗:“高峰急雨下鸣泉,雪斗雷轰漠半天。盘到天池天更半,不知儿踏白云穿。”

“垛”念舵,指成堆的东西,“铁云垛”意为铁云垛。


铁云山铭

块垒式山体,石色如铁似云,故名铁云山。铁云山铭刻于1791年,作者方体,安徽绩溪人,时任九江知府,为官多惠政赏。 进石门涧景区大门,过铁索桥,然后,沿平整的石砌山道,向石门涧峡谷的深处前进。行不多远,只觉四山环合,绿意袭人,耳畔还时不时传来一两声鸟鸣,使得你一下子就感觉似乎离尘嚣已经很远很远。

大约前行二三百米,在石道左边的石壁上,你会看到一品摩崖石刻:《铁云山铭》。铁云山铭共四十字:“巇呼铁云,閟景韬灵。天开神秀,玉阙金庭。深深秘奥,仰扣仙扁。众流翠巘。叠锦堆青。维幽履坦,其视斯铭。”石刻为清代嘉庆年间九江知府方体所书。


杜宣亭

杜宣,九江人,1914年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从事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从1957年起,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中国戏剧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亚洲团结委员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人大常委,上海市文联常务副主席,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老年书画协会会长。1998年,这位85岁的文坛巨星,听到石门涧开发的消息,便欣然挥笔题写:“江山留胜迹”的条幅带来。2000年建立杜宣亭,永远纪念杜老对石门涧的关怀。


观仙台

人看观仙台,仰视铁船峰峭壁,聚精会神地细心观察,开动脑筋创造性联想,便能发现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牛郎织女、天兵天将、猪八戒、白骨精、唐僧、美猴王等活灵活现的石像,其规模小则十几米,打则七八十米,大自然能如此大规模造化出精湛的艺术品,世间罕见,令人惊奇,使人陶醉。不凡请试试看。

Google
 
上一篇:五龙源漂流
下一篇:文公山风景名胜区(2)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0]
 · 北京大观园 [36397]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1,093.75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