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硿洞风景区(1)
发表日期:2025年4月29日 共浏览4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龙崆洞也叫龙硿洞,位于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龙康村,距市区48公里,龙崆洞流水淙淙,景色秀丽,风物宜人,有着丰富的山林景观和复杂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三亿年前的古生代,经海洋三次地壳运动和间歇演变而成。龙硿洞风景区地处武夷山脉南段,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距龙岩市区48公里,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龙岩国家森林公园的主景区,素有‘洞中桂林’、‘华东第一洞’的美誉。它四周群山环抱,苍松挺拔,修竹成林,云海飘渺,是原野型溶洞山林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景点详情 龙崆洞四周群山环抱,苍松挺拔,修竹成林,云海飘渺,是原野型溶洞山林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洞深2000余米,最高处50米,有上中下三层,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景物奇异,空气清新。进入洞内,有一前洞,可纳五十余人,宛如休息厅。进入三仙门后,石床、石象、古猴、石鹰、石蛇、石蛙等景观,玲珑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最大的是观音洞,洞景开阔,可纳千人,一尊钟乳石观音,婷婷立于石壁之上,右有白须齐胸的太上老君,左有扬的石马,后有炼丹炉和水帘洞及长达300余米的地下河,主洞中央两牛卧于一汪清水之中,层层梯田,形成一幅秀丽的农家景色。龙KONG 洞大同套小洞,迂回曲折,变化无穷,除主洞外还有16个分洞:布帆洞、钟洞、龙伞洞、田螺洞、冬瓜洞、蛇洞、玉石洞等。洞内钟乳悬挂,千姿百态,玲珑剔透。洞洞相通,扑朔迷离,是个天然的大迷宫。 洞外还有龙井、龙蛋石、龙须瀑、睡狮岩,龙潭湖等景观。龙崆洞是福建省罕见的天然石灰岩溶洞,许多专家考察后,称龙崆洞为华东第一洞。
龙崆洞流水淙淙,景色秀丽,风物宜人,有着丰富的山林景观和复杂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面积为10平方公里,其核心景点龙石空洞,形成于三亿年前的古生代,是海洋经三次地壳运动和间歇演变而成,为现已探明的中国特大溶洞之一。洞内总面积为5.4万平方米,共有8个大厅,16个支洞,三千米游程。分上、中、下三层,层层叠叠,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游于洞中,如身处迷宫。奇异绚丽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灰石华物发育完整,石幔、石花、云盆比皆是,更有不可多得的洞中暗河,时隐时现,游人还可在洞中泛舟,唐代已被发现的古洞增添了许多幽趣。洞口地处山坳,四周山石嶙峋,林木茂密,时至秋日枫林尽染,色可红天,十分壮观。有山涧从洞口潺潺流过,更有‘龙蛋’、‘龙井’、‘龙潭湖’、‘龙爪瀑’、‘睡狮岩’、‘万竹园’、‘古树林’、‘龙康村’等极具特色的旅游景观点缀,是一个原野型溶洞山林风景区。
洞顶崩塌物的堆积也是景观的主要成因之一。据专家分析,“和平鸽”与美猴王、瘌蛤蟆等景观都是洞顶塌落的石灰岩块休。“农业学大寨”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洞外的村民进洞挑磷肥、开会、看电影等活动后留下的,龙硿洞在唐朝时已被人们发现,同时发现的还有城郊的龙岩洞,新罗在唐朝时叫苦草镇,隶属漳州府,唐天宝年间,当地文人发现了龙岩洞和龙硿洞,因两洞内有神奇的龙的造型,使得从东汉两晋年间从中原地带迁移到龙岩的人们欣喜不已,在汉人来这一带开基之前,这里居住的是百越族人,他们是以蛇为图腾崇拜,中原汉人是以龙为图腾崇拜的,自从发现了龙岩洞和龙硿洞后,当地官员上书唐明皇,要求把当时的新罗县更名为龙岩县,唐明皇一纸诏书,改新罗县为龙岩县,据说当时还是由大学士李白起草的,这便是龙岩地名的由来之说。来这里开基立业的汉人,他们是从中原黄河的支流洛水一带迁移来的,学术界称之为河洛人,他们把龙文化演绎到百越族,龙文化又沿着九龙江,沿河流下,传播到闽南、东南亚各国,所以,据有关学者推测,这里,正是南中国龙文化的发祥地。
|
|
|
上一篇:上清溪(3)
|
下一篇:洞宫山风景名胜区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