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自驾旅行 >>自驾游目的地信息

玉华洞(3)
  发表日期:2025年4月25日  共浏览15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曾经游历玉华洞的古代名人有:杨时、陈本、杨四知、陈汝和、黄去疾、张引、南江、四望道人、张程等等。在将乐县城东南5公里的天阶山下,因洞内岩石光洁如玉,华光四射而得名,是我省最大的石灰岩溶洞。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罕见华光

5月3日,福建最长最大的石灰岩溶洞――玉华洞,在雨过天晴后出现华光。雾气在阳光和灯光的照射下如梦似幻,变化莫测。玉华洞位于将乐县城南7公里的天阶山下,全洞总长逾5公里,因洞内岩石光洁如玉,华光四射而得名。 玉华洞于汉初被人发现后,游踪不断。宋代杨时、李纲等曾游此洞。明徐霞客游后有此洞“弘含奇瑰,炫巧争奇,遍布幽奥”的赞语。洞进出口处岩壁上保留不少宋以来的摩崖石刻。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廖九峰为玉华洞修志7卷,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邑人廖云友重修《玉华洞志》。离洞1公里多的村庄里,有一口直径1米的圆井,小阴河的水由此涌出,水珠呈梅花状,纷纷扬扬,故名“梅花井”。有水泥公路直达洞口,洞口安放着徐霞客铜像,还建有擂茶馆、动物世界标本馆、荷花池等游览设施。


畅游玉华洞

二十日渡山涧,溯大溪南行。两山成门曰莒峡。溪崖不受趾,循山腰行。十里,出莒峡铺,山始开。又十里,入将乐。出南关,渡溪而南,东折入山,登滕岭。南三里,为玉华洞道。先是过滕岭即望东南两峰耸立,翠壁嶙峋,迥与诸峰分形异色。抵其麓,一尾横曳,回护洞门。门在山坳间,不甚轩豁,而森碧上交,清流出其下,不觉神骨俱冷。山半有明台庵,洞后门所经。余时未饭,复出道左登岭。石磴萦松,透石三里,青芙蓉顿开,庵当其中。饭于庵,仍下至洞前门,觅善导者。乃碎斫松节置竹篓中,导者肩负之,手提铁络,置松燃火,烬辄益之。初入,历级而下者数尺,即流所从出也。溯流屈曲,度木板者数四,倏隘倏穹,倏上倏下,石色或白或黄,石骨或悬或竖,惟“荔枝柱”、“风泪烛”、“幔天帐”、“达摩渡江”、“仙人田”、“葡萄伞”、“仙钟”、“仙鼓”最肖。

沿流既穷,悬级而上,是称“九重楼”。遥望空蒙,忽曙色欲来,所谓“五更天”也。至此最奇,恰与张公洞由暗而明者一致。盖洞门斜启,玄朗映彻,犹未睹天碧也。从侧岭仰瞩,得洞门一隙,直受圆明。其洞口由高而坠,弘含奇瑰,亦与张公同。第张公森悬诡丽者,俱罗于受明之处;此洞眩巧争奇,遍布幽奥,而辟户更拓。两洞同异,正在伯仲间也。拾级上达洞顶,则穹崖削天,左右若青玉赪chēng红色肤,实出张公所未备。下山即为田塍。四山环锁,水出无路,汩然中坠,盖即洞间之流、此所从入也。复登山半,过明台庵。庵僧曰:“是山石骨棱厉,透露处层层有削玉裁云态,苦为草树所翳,故游者知洞而不知峰。”遂导余上拾鸟道,下披蒙茸,得星窟焉。三面削壁丛悬,下坠数丈。窟旁有野橘三株,垂实累累。从山腰右转一二里,忽两山交脊处,棘翳四塞,中有石磴齿齿,萦回于悬崖夹石间。仰望峰顶,一笋森森独秀。遂由洞后穹崖之上,再历石门,下浴庵中,宿焉。二十一日仍至将乐南门,取永安道。

Google
 
上一篇:玉华洞(1)
下一篇:桃源洞(1)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1]
 · 北京大观园 [3639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775.391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