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2)
发表日期:2025年4月24日 共浏览12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响声岩
响声岩,(noise rock)与云窝隔溪相对,因游人在岩前呼叫欢笑均能听见回声,故又称之为“空谷传声”。岩上题刻纵横,琳琅满目,仅朱熹题写的就有“逝者如斯”等就有三幅。岩下有一石倚于溪畔,名墨鱼石;岩右有一石名老鸦石,横插溪中形成一个险滩,名为“老鸦滩”。 位于溪南,临水而立。这里是武夷山摩崖石刻的精华所在,镌刻着南宋至清代的23段摩崖石刻,其中尤以宋代理学家朱熹题刻的"逝者如斯"最引人注目。它告诫人们时光的流逝瞬间无情,要十分珍惜时光的宝贵,闪射出古朴的哲理美。石刻群中还有朱熹的《九曲棹歌·六曲》、朱熹偕友遨游至此的两方题刻。朱熹的题刻如此密集地荟萃于一石之上,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岩石上还有宋儒蔡抗、邹应龙和明儒湛若水的记游题刻,记载了宋明理学在武夷山传播的盛况。元代名士徐梦奇、毋逢辰和明朝归隐官员陈省到此观赏朱熹墨宝的题刻,也赫然列于岩刻之中。天上山"、"一尘不到处"等纪胜石刻一道,促人舍舟登岸,一睹为快。响声岩的佳妙之处还在于可以倾听回声。除了身临其境体现听觉美之外,此处还验证了老子说的"空是无,无是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道家之说。这是道家追求的空灵美。是超脱尘世、淡泊功利的一种境界。该岩与东侧的梧岗东西相对,形成一个喇叭形的穹谷。穹谷所对的北岸,群峰环峙壁立,游人的欢笑声在穹谷和北岸峰壁之间往返回荡,经久不息。响声岩之名也由此而来。游人至此,都会大喊几声,体验一下声音回荡的感觉。明陈省在岩壁上留下"空谷传声"石刻。
小桃园
又名灵岩,海拔225.4米,是一座巍然挺立的巨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岩洞:灵洞、风洞、伏羲洞。从岩项裂开一线,就像利斧所劈,高50余米,长178米,宽约1米,最窄处仅0.3-0.4米,从中漏进一线天光,宛如跨空长虹,被叹为"鬼斧神工一线天"。游人可从中穿越,其妙无穷。盛夏酷暑时节进入一线天,冷风习习,让人肌骨透凉,暑气顿消。一线天南面有一巨岩,其壁立如屏,上有大面积的岩洞,相传这是神仙楼阁。故名楼阁岩。由此往前,有一奇妙的岩洞叫螺蛳洞,人可从中爬过,仿佛进入螺蛳肚中穿行,妙趣横生。
天游峰位于福建省武夷山九曲溪六曲溪北,景区中心。每当雨后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时,登峰巅,望云海,犹如大海的波涛,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
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览亭左近方,是为上天游;下了崎岖丘,沿胡麻涧一带,是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览亭,濒临悬崖,高踞万仞之巅,是一座绝好的武夷山水观赏台。
从这里凭栏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悬浮,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
着名旅行家徐霞客评点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故有“武夷第一峰”之称。
下天游的南端建有天游观、仙凡客馆、妙高山庄等旅馆、小卖部、茶室,可为游人提供食宿方便。
天游观后的妙高台上,有一株罕见的红豆树。蜿蜒南来的胡麻涧,在妙高台西面奔泻而下,落差100多米,飘逸潇洒,形成了着名的雪花泉景观。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30余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
|
|
上一篇:天游峰(1)
|
下一篇:牛郎岗海滨旅游度假区(1)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