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自驾旅行 >>自驾游目的地信息

云窝(3)
  发表日期:2025年4月24日  共浏览14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叔圭精舍:位于云窝景点中心,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钦差苏德舆受命礼聘崇安籍乡贤江贽(字叔圭)入朝为官。江贽三辞不赴,钦差遂命县令陈难为之建造精舍于云窝,匾额为“叔圭精舍”,并赐号少微先生(少微星也称文曲星,预兆鸿儒出现),藉以旌表贤儒,故该坊又称少微坊。附近还有标志性的岩刻:“叔圭隐居之处,着《通鉴详节》”。江贽堂侄江德修恪守父辈遗训,嗜学苦读,官至朝议大夫。朝廷又为之建造精舍,名为淮阳书院,位于接笋峰下。石坊内外尽属钦赐之地。迄至明朝,因江氏家族衰微,遂让售给长乐籍卸任官员陈省,陈在此处构筑隐居之所历13年。后为明末退隐官员李时兴所得。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江贽裔孙江睿先从李姓族人手中赎回祖业,并拓宽四至,范围包括上、下云窝以及接笋峰、天游峰、天壶峰、苍屏峰以及废弃的元代御茶园部分地方,并在淮阳书院旧址修建奉先祠,奉祀江贽、江德修伯侄二贤。景点内仍保存少微坊和江氏奉先祠碑记。坊门匾额、对联等均完好。

王文成公祠:棘隐庵 王文成公祠供奉明代理学家王守仁(阳明)的神位,明天启六年(1626年)肇建,位于上云窝右。原址为宋代刘妙清女道士所建棘隐庵,取意于何仙姑诗句“幽居山林间,荆棘隐此身”。该庵原傍于宋道士陈丹枢兴建的云窝道院。宋代名道白玉蟾曾为之作《棘隐庵记》。

幼溪草庐:位于隐屏峰麓的上云窝和五曲之畔的下云窝之间。万历十一年(1583年),明朝兵部侍郎陈省(字幼溪)罢官归武夷,在云窝叔圭精舍和淮阳书院的废址上筑室隐居,隐处范围广袤,备极山水、园林之胜,总称幼溪草庐。鼎盛时期,亭、台、楼、阁等俱臻完美,雕梁画栋,为山中最豪华的景观之一,构建规模超过毗邻的朱熹紫阳书院。当时,有士子题诗于壁曰:“紫阳书院对清波,破壁残碑半女萝。颇爱隔邻亭榭胜,画栏朱拱是云窝。”草庐景点包括宾云堂、栖云阁、巢云楼、研易台、生云台、嘘云洞、聚乐洞、栖真阁、迟云亭、寒绿亭、红叶亭、碧漪亭、竹坞、问樵台、青莲石沼、停云亭等。现多已废圮,但大部分景点仍留有陈省题写的摩崖石刻。

问樵台:为沿云路石门进入云窝的第一景。岩刻“问樵台”镌于明万历十五年。当时陈省已隐居云窝四年。还刻有一首七绝咏景诗:“剔尽蓬蒿见石台,临溪学钓趣悠哉。投竿终日忘钓饵,独与樵翁话几回。”


半山亭嘘云洞:为武夷山七十二名洞之一。从问樵台旁之石径右折,向山上行,有一处由四面岩壁夹峙而成的井谷式洞穴,面积约10平方米。游客的前脚刚迈进洞口的台阶,便顿觉一股冷风扑面而来,步入井谷中心,则凉气益加清爽,暑热尽消。探其究竟,原来冷气从洞口上方的大岩隙流进洞内,热气则从洞的小口溢出洞外;冷气的流量大,所以觉得凉风袭人。冷、热两气相遇,凝聚成雾状,若云朵从井谷的小口嘘拂而出,故名嘘云洞。

聚乐洞:为武夷山七十二名洞之一。位于嘘云洞的略高处,为一个上丰下敛、向外敞口的岩洞。洞口上方是斜覆向外的巨石,书勒“聚乐洞”三个巨字,系明代陈省手笔。洞室近20平方米,内置天然石桌、石凳。为陈省会见宾客之所。

崖云门:嘘云洞东侧有一条登山石径。径通石门,门楣书勒“崖云”二字。晨曦初露时,山岚徐腾,聚于石门之岩近处,形成崖云景观,故名。

白云亭:建于进入“崖云”门内林木深处的巨岩之巅。岩壁勒有山中面积最小的岩刻“白云深处”。因陈省的“幼溪草庐”主宅由此而进,故亭名取自唐代杜牧诗句:“白云深处有人家”。亭已废。

Google
 
上一篇:东海仙境
下一篇:同安汀溪水库风景区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1]
 · 北京大观园 [3639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900.391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