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自驾旅行 >>自驾游目的地信息

安徽枞阳浮山(1)
  发表日期:2025年4月23日  共浏览9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浮山,俗称“浮巢山”。山峦陡峭,奇山峥嵘,苍松挺秀,气势壮丽。主峰原有甘露寺。寺南有龙王殿。寺前有泉池两口.中间三尺小埂相连。北池为清泉,水清味美,属肥东县;南池为浊泉,水浑浊.属巢湖市。两泉水深不足尺,久旱不干,大雨不涨。宋欧阳修作《浮槎山水记》,盛赞此泉奇景。浮山因其“东西南北皆水汇”、“山浮水面水浮山”而得名。其主要景区面积76.6平方千米,1983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列为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该景区以独特的火山地质地貌、摩崖石刻、河湖风光而著称于世。张公岩景区是浮山主景区之一,此处集宗教遗迹、火山岩洞、摩崖石刻于一体。


景点详情

浮山位于安徽省,距枞阳县城36km,距桐城40km,其水路可直达长江,总面积76km。南临白荡湖,西邻菜子湖,南望九华,北靠长江,山水浑然一体,犹如一叶轻舟漂于水面,有“海上蓬莱”之美誉。浮山火山喷发形成大小洞穴500个之多,奇峰、怪石、巉岩、幽洞构成了浮山四大奇观。山色苍秀,岩嶂壁立,关口险隘,河湖环绕,景色绝佳。



浮山火山地貌保存完整,形态典型,平面近圆型,直径约4km2,面积约14km。地面呈一边高、中间低的盆地凹地,属典型的塌陷火山洼地,岩相种类配套齐全,构造形迹清晰可见。浮山是一座沉睡亿年之久的古火山,由富含钠、钾的火山岩组成。虽经大自然改造,仍保留其完整性与典型性。该火山岩盆地位于地质上称为淮阳古陆、张八岭古陆及江南古陆之间的下扬子沿江火山岩带内。在距今约1.4亿年至1亿年的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近4000万年中,曾几度喷发,中间还有一次岩浆入侵活动,形成了如今奇特的火山地貌。据专家介绍,浮山火山爆发方式类似于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公元79年8月24日的爆发情景,连续两次喷发,形成两个流动单元,整体冷却。如此形成的岩石构成现在浮山主要景观--陡崖、叠嶂、岩洞、龟裂纹、柱状节理、喷气孔等。其地质构造中国罕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是国内中生代粗面质火山岩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堪称一座“天然火山地质公园”。浮山破火山是研究长江中下游郯庐断裂地壳深化过程的天然记录,是研究深部地壳、地幔的标本。

浮山拥有极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历朝历代无数名流雅士、文人墨客如唐宋的孟郊、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均来此游览。这里还诞生了明大学士何如宠、清桐城派宗师方苞、刘大櫆、姚鼐等名士,他们的一生无不受到浮山深刻的影响。这些风流人物在浮山吟诗唱游,留下了上至唐宋、下至民国的大量的摩崖石刻,现存483块。文体各异,书法万千。有诗词、游记,有庵堂碑记、题词留名。大者一米见方,小者不及一寸,或铁画银勾,或清瘦严谨,或丰润饱满,或端庄秀丽,构成了浮山之一名景。

浮山景区的“海岛雪浪”景点,为较典型的火山灰流自然剖面,每个灰流代表一次火山喷发。浮山是1.35亿年~6500万年白垩纪火山喷发形成的活火山,现在的形态是其原始火山锥解体塌陷的结果。火山岩的特征及其韵律层序反映了浮山期火山活动的特征和火山机构的形成过程。浮山火山岩韵律层序完整,地质现象典型,是国内国外中生代火山岩区最具代表性的岩田。浮山火山已被中国地层典确定为“浮山旋回”火山岩的典型代表,在地质学中具有立典的意义。



浮山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朝,为纪念一陈姓秀才而建,在秀才生辰和忌日,八方乡亲云集浮山对歌,歌颂秀才功德,衍成今日盛大的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炮期”和农历五月十九日“歌节”。浮山四周悬崖峭壁,奇险无比,相传浮山建寺至今,不管遇多大的山洪,从未被水淹过,浮山始终浮在水面之上。拾级而上,山上林木参天,古藤缠树,层石峥嵘。山门石边的浪沧亭,刻有李济深先生手书的“浮山”二字以及历代书法家的作品。山上有环碧亭、陈侯祠、对歌楼、钓鱼台等建筑,青瓦玉栏、红柱丹梁,古诗楹联随处可见。

Google
 
上一篇:妙道山(2)
下一篇:大龙山(1)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1]
 · 北京大观园 [3639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95.31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