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自驾旅行 >>自驾游目的地信息

皇藏峪风景区
  发表日期:2025年4月21日  共浏览12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皇藏峪风景区位于皖北萧县东南。东靠京浦铁路、206国道,西有连霍、合徐两高速公路可达。北临陇海铁路、310、311国道。北距徐州市区30公里,距徐州观音机场60公里;南距宿州市50公里;西南距淮北市25公里。是江北罕见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亚热带和暖温带交汇地带,为皖北地区唯一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森林。景区内有木本植物190多种,700多种中草药,58种鸟类,和野兔、刺猬、蛇、獾等野生动物。皇藏峪古称黄桑峪,因昔日峪内长满黄桑树而得名。公元前205年春,项羽、刘邦大战彭城,刘邦惨败,仅和十几名随从辗转逃进此峪藏匿才幸免于难。后来,他登基做了汉朝开国皇帝,人们便将此峪改名为皇藏峪。皇藏峪森林总面积34140亩。地貌类型为山东古老丘陵向南的延伸,最高峰平顶山海拔389米。


景点详情

皇藏峪为山东古老丘陵的延伸部分,山脉大致南北走向,最高峰海拔374米,一般为100—300米,相对高度20—30米,山顶平缓,山坡较陡。皇藏峪原名黄桑峪,因峪内长满黄桑树而得名。汉高祖刘邦称帝前曾因避秦兵追捕而藏身于此,故改名皇藏峪。《汉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微时常隐芒、砀山间,即此山有皇藏峪,汉高祖避难处”。皇藏峪为陶墟山系南部的剥蚀低山丘陵,山岩为石灰岩体,有许多天然洞穴及井泉、山石景观)四周峰峦层叠,涧水淙淙。峪中天然森林三千多亩,有146种树木和六百多种草药。在平畴千里的淮北大地,有此高峰幽谷,实为难得,乃是徐淮地区游人向往之地。



皇藏峪古称黄桑峪,因峪中长满黄桑而得名。后相传汉高祖刘邦曾避难于此而改名为皇藏峪。这里冈峦起伏,林木参天,岭上坡下,繁衍着松柏、黄桑、青檀等146种木本植物、700余种草本植物,并有58种鸟类在此栖息,还生存有珍奇的皮毛兽水獭、黄鼬、狐狸等,是淮北地区唯一能反映历史上生物群落面貌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为难得的风景、资源宝地。



景区的汉文化底蕴深厚,古树名木众多,寺庙建筑风格独特。主要景观有:锁龙桥、拔剑泉、马扒泉、仙人床、瑞云寺、皇藏洞、洗钵池、三仙洞、碑林艺术馆、美人洞、仙人桥、观景崖、果老洞、龙泉庵、龙泉洞、果老洞瀑布、肖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龙潭皎月、天门寺、蝙蝠洞、碑驮树、桃花洞、天门寺瀑布、异境天开、圣场寺晒书场、洗砚池、砚墨泉、藏书洞、等七十二处。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明朝两淮运同蓟门许一诚、清朝进士陈观国、民国知县赖以平等大批文人墨客都曾亲临皇藏峪。近代,著名政治家“南海圣人”康有为于1917年春在徐州小住时,为实现多年的夙愿,曾专程来皇藏峪游览,寺僧以盐腌香椿芽款待他,令他感慨良久。他回忆起刘邦当年落难此峪时,曾以香椿芽冲饥,并留下“但愿香椿长春”的祝语,就以《咏香椿》为题写下了诗句。自此以后,皇藏峪香椿芽作为佳肴,更加身价超凡,名扬四方。景区内每年阴历三月十六天门寺举行大型庙会。



皇藏洞

景区峭壁中有一天然洞穴,深十余米,呈圆形,底平壁光,形势险峻。一巨石挡住洞口,曰“飞来石”。汉高祖刘邦曾藏于洞中避免了一场劫难,故称“皇藏洞”。

瑞云寺

始建于梁大同年间(公元535年),宋瑞拱年间改名为瑞云寺。它背负悬崖,面临深渊,三进三阶院落,共有房阁99间。



拔剑泉

泉口为锲形,似剑鞘,泉水清彻,终年不涸。公元前205年,刘邦兵败彭城,逃到此处,饥渴难耐,抽剑怒贯巨石,剑拔泉涌,故名“拔剑泉”。

天门寺

始建于元至正年间,明宣德四年,知州杨秘重建,更名为“天门禅院”。寺院三面环峭壁,四十四间,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造形古朴端庄。寺内七尊玉佛,举世无双。



晒书场

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微服过宋,忽遇大雨,书简全湿,雨过天晴后,便在此晒书,书压茅草皆向西倾斜,至今如故。

Google
 
上一篇:翡翠谷景区
下一篇:响洪甸风景区(2)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1]
 · 北京大观园 [3639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87.50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