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顶
发表日期:2025年4月18日 共浏览22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光明顶是黄山的主峰之一。位于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为黄山第二高峰,与天都峰、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顶上平坦而高旷,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现在其遗址上建有黄山气象站。因为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光明顶。由于地势平坦,所以是黄山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
景点详情
不到光明顶,不见黄山景。黄山第二高峰光明顶,海拔1860米。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现在其遗址上建有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气象站--黄山气象站。因为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光明顶。顶上平坦而高旷,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气象站--黄山气象站就设在这里。由于地势平坦,所以是黄山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
元人汪泽民登光明顶游记云:“所谓三十六峰者,骄列舒张,横绝天表,众帕叠岭,效奇献秀,尽在一览。”一点也不算夸张。明代公安派重要作家袁中道在《游黄山记》中写道:“从平得奇,北上光明顶,三十六峰皆见,如登广漠之庭,主人皆出而与客相酣畅者。”清代桐城派重要作家刘大地在《黄山记》中则谓:“欲观云海,于光明之顶为宜,其在文殊院者,不知有后海;其在始信峰者,不知有前海;登光明之顶,则放千四海而莫不来王也。”还有清代教人方夜的《黄山小游记》,自述曾“四人黄山,上文殊者五,登光明者六,……”并指出“光明以远道”为其特点、因前人总把光明顶视为广庭之主,把尽在一览的36峰视为客,甚至视为莫不来王的群臣,这样就把光明顶的地位,置于36峰之上。这大概就是光明顶一直未被列入36大峰之中的缘故吧。
光明顶最高处建有黄山气象站。游人沿缓坡即可登顶,于气象站附近揽胜。这里是黄山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处之一。《黄山指南》称其“状如覆钵,旁无依附,秋水银河,长空一色”。清代胡与高诗曰:“登临不用挽藤萝,绝顶光明并色多。云高匡庐飞紫盖,岚拖天目扫青娥。忽分二海成孤屿,细数干峰乱放荷。下界茫茫仙路沓,乾坤何处是吾窝?”明代朱茗亦有诗写道:“看云共策光明顶,布壑弥原乱涌涛。四望真成银色海,青青独露几峰高。”
飞来石
从光明顶沿左侧小道,穿过西海左数峰和:“仙人观海”之后,便到飞来石下。飞来石高12米,厚1.5-2.5米,宽8米,重约360吨。石下为巨大的岩石平台,长12-15米,宽8-10米。飞来石与平台之间接触面很小,似乎摇摇欲坠。平台四周,万丈深壑,极其险峻。如此巨大的岩石怎么能耸立于石台之上?古人无法理解,疑为天外飞来,故名,若变幻角度,从西海团结松一侧观看,则形如巨桃,即为《红楼梦》开映时镜头,十分美妙,又称仙桃峰。飞来石上面观景台观西海峡谷特别理想景色也非常漂亮。
天海
天海位于前、后、东、西四海之间,为海拔1750米的高山盆地。这片平坦谷地的林相不同于周围,生长着众多物种,丛林密集,清风时起,松涛阵阵,云蒸霞蔚,身临其境,别有情趣。黄山园林部门利用天海独特的气候条件,创建天海高山植物园,除保护自然原生植物外,又引进高寒植物,集研究与观赏于一地。天海海底,旧有天海庵,现为天海园林管理区,路左新建一座海心亭。海心亭向右连接白云景区,由此可以直接到达步仙桥和西海峡谷。天海设有宾馆,招待所,方便游人食、宿、购物和娱乐。
凤凰松
凤凰松在海心亭东200米处。此松地径30厘米,主干低矮,在树高40厘米处,分为两条核干,一枝昂然斜伸,宛若凤凰引颈;一枝平展四射,恰似凤凰开屏。从另一个方向看,两条枝干分出,继而又分成四股平整枝丫,如问风凰的首尾和两翼,首尾相距3米多,其首曲伸,其尾垂地,左右长翼,随风飘荡,颇似凤凰展翅欲飞。有诗赞曰:“四面群峰翠入微,奇松巧作凤凰归。黄山到处皆藏宝,稀世珍禽擦地飞。”
|
|
|
上一篇:花山迷窟风景区
|
下一篇:牯牛降风景区(1)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