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种类众多,肺部是常见的受累器官,相关肺损伤可涉及气道、胸膜、纵膈、肺血管,最常见的肺毒性是间质性肺疾病(ILD)。那么,哪种药物会诱发ILD?何时会发病?遇到ILD如何应对?
抗肿瘤细胞毒性药物
1.白消安(4%):长期服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平均在4年发生肺纤维化。
2.卡莫司汀:引起早发型纤维化和肺泡炎的发生率为低剂量时1%,高剂量为30%,也存在迟发纤维化,早发型(治疗3年内)和迟发性(治疗后3年以上)肺部毒性反应。
3.甲氨蝶呤:连续用药(高频)。
4.博来霉素:总剂量>300mg,70岁以上、慢性肺疾病、胸部放疗、多药联合。
5.丝裂霉素(3%):常在治疗6~12个月发现胸腔积液、毛细血管渗透肺水肿综合征,环磷酰胺、放疗、氧浓度高均可增加其毒性。
6.氯乙亚硝脲:总剂量>1500mg/m2发病率可达30%~50%;单剂900~1500mg/m2分3次应用可引起22%致死肺毒性。
抗肿瘤靶向药物
7.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主要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其中吉非替尼有报道为2%~6%,厄洛替尼有报道为1.8%,既往已有肺部疾病和吸烟者的风险较高。常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伴或不伴咳嗽或低热,常在短期内加重。
8.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此类最常见的伊马替尼肺部并发症常与水肿相关,严重肺损伤的发生率相对低。而作为二代药物达沙替尼的肺部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可表现为胸腔积液(10%~35%),肺动脉高压(0.45%),肺实质改变。
9.单克隆抗体药物:单抗类抗体药物的导致肺毒性相对于EGFR-TKI类发生率都比较低,常见的可能相关的有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一般不常见,但是可能危及生命。
10.雷帕霉素靶点(mTOR)抑制剂:包括依维莫司和替西罗莫司,常用于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肺炎是此类药物的已知副作用,替西罗莫司报道的发生率在0.5%~5%之间,依维莫司的发生率在8%~14%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