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山风景区(3)
发表日期:2025年3月11日 共浏览20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唐梅
在进大明唐门厅是一个庭院,石径两旁栽种着数十株白梅与红梅,沿着石径尽头有一石坛,坛内一株苍老的梅树,下面石坛壁上刻有“唐梅“二字。唐梅是否为唐朝人所载,今人已不得而知。据说是为纪念宋代义士唐珏而命名的。唐梅两侧,各有石阶登上后面平台。平台上有金桂、银桂各一株,其余皆为梅花。树后是一座朱色柱梁、花窗堂门的两层木结构楼宇——“浮香阁”
宋梅亭
一座翘角飞檐的石亭,亭内有石桌,四周设有石凳,匾额上有著名书法家余任天所写的“宋梅亭”三字。亭四周的石柱上,刻有七副楹联。据说1923年仲春,吴兴书画家周庆云,受本乡亭趾人,书画家姚虞琴所邀,与塘栖文人王绶珊等人共游超山。见报慈寺香海楼(现大明堂)前环植老梅树数十株,苍苔鱼鳞,虬曲如龙,心甚奇之。遂与友人约定,在宋梅树旁构筑小亭。又寄书吴昌硕,邀其做宋梅图。梅亭在年底筑成。
宋梅
在超山梅海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棵宋梅,位于大明堂前。原有梅树梅身已半枯,中空,呈半片树皮状,古干诘屈,苔蟠其身,恰似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但春天还有蓓蕾发出,开出的花是六瓣。老干新花,令人不胜感慨。后来这株梅树枯死,园林技术人员利用基因嫁接出一株新的梅树,仍以宋梅称之,人们的宽容与怀旧之心可见一班了。不过宋梅对面的宋梅亭还在。
吴昌硕
吴昌硕,名俊卿,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生于1844年,由于战乱、灾荒、社会动荡不安,长期过着漂泊清贫的生活。金石书画大师、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生前就酷爱超山梅花,他与超山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晚年常栖息其间,春赏梅、秋登高,赋诗作画,游兴不衰。他有一首《忆梅》诗以抒发自己念慕之心,“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处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并选择身后与超山梅花相伴。1927年冬病逝上海寓邸,葬于超山。他生前亲自在超山选定自己的墓地,百年后要与梅为伴。墓碑由其弟子诸乐三所题。1989年12月该墓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这里仍保留有吴昌硕墓、吴昌硕纪念馆。
虎岩
自中圣殿而上,山路渐陡,山势愈险。当你气喘吁吁地越过黑龙潭、松风亭、再拐过一个急转弯后,一块巨石壁上刻着两个遒劲的大字“虎岩”。此石形似猛虎,像一只超峰的镇山神兽,呈下扑之势,令游人在它面前有一种不寒而栗之感。其传记源于超山原有老虎,山下有藏虎穴,由几方巨岩的缝隙构成。且时有虎患发生。故人有诗云,猛虎苦行踪,涤潜乳窦中,正当西日下,哮吼出腥风。
|
|
|
上一篇:清风寨(2)
|
下一篇:超山风景区(5)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