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自驾旅行 >>自驾游目的地信息

华顶国家森林公园(2)
  发表日期:2025年3月10日  共浏览19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华顶云锦杜鹃,是一种常绿、高大的灌木,高约四五米,树冠浑圆,主干分明,旁枝逸出。叶片革质,形似夹竹桃叶,正面墨绿油亮,背面有鹅黄色茸毛。花蕾形如鸽蛋,包容7-13个小花蕾,顶生伞状花序,自头年7月孕蕾至次年5月花开,足足“十月怀胎”。每年立夏前后,紫红、粉红之花竞相开放,由十数朵小花组成一朵大如碗口的花球,一树千花,似牡丹、似芍药、似芙蓉,绚丽夺目,馨香袭人。

观看“华顶日出”,须选择3月-10月的晴日,三更早起,登上绝顶望海尖,即拜经台。在此观日出,不仅可看到清齐周华《台岳天台山游记》中所描写的“金霞缕缕,间以青气,日轮欲起,如金在熔,摩荡再三,始升天际”的壮丽景色,还可东望溟渤,看到水天一色,银波涌日,霞光万道的晨海奇观。若恰逢雨后初晴之日,更可见到红日在云海中探身而出,浮而又沉,沉而又浮,踏波踩浪一番后再一跃而起发出万道金光的奇观。

华顶峰高寒,朝雾夕岚,说起就起。或白云如絮,随风飘荡,薄雾如纱,一片朦胧;或云浪滔滔,汹涌澎湃,大雾弥漫,盖地遮天;更或彤云密布,雨雪纷飞,寒意浓浓。每当云雾来临,斯峰如岛,人行其间,若隐若现,景置其中,似有若无。无论是烟雨迷蒙还是阳光明媚,景色变幻无穷,令人扑朔迷离,如入仙境。


茅篷是华顶独有的,结构独特的房屋建筑,其外形有圆有方,似亭如阁。四壁为厚实的泥墙或石墙,屋顶覆盖尺把厚的箬竹,冬暖夏凉。古时茅篷多为修禅者栖居或香客歇息之所,有药师庵、长春庵、耕云楼、不昧居、天柱庵、西茅篷庵等。

西茅篷系在当年西茅篷庵的遗址上重建的,不同形态的茅篷错落分布,四周围以竹篱笆,花木扶疏,十分清幽。其外形与古茅篷无异,屋内装修却颇现代化。在此休闲、品茗、著述、避暑,聆听“白云堆里一声钟”,惬意万分。

王羲之墨池位于华顶寺右侧。王羲之年青时曾居华顶寺习练书法。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在此池洗笔洗砚,竟把澄清的池水也染黑了,后人称为“王羲之墨池”。

池畔竖立大型的大理石石碑,上镌“白云先生书诀”。《白云先生书诀》是王羲之在写《兰亭序》时为纪念其在华顶跟白云先生学书这一段历史所书,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早的书法论文,它雄辩地证明了王羲之在华顶随白云先生学书的历史事实。

据传,王羲之当年居此时,其书法即已少有名气。一天,他正在对自己潜心揣摩后所写的“永”字自我赞赏时,不料一个道士来到他身边,边看边摇头,并随手拿起王羲之搁在旁边的笔,在王羲之已经写好的“永”字旁又写了个“永”字。王羲之非常气愤,正想发作,斥责道士的无理;但仔细把两个“永”字一比,不由大吃一惊,道士的“永”字要比自己写的好得多,这才知遇上了高人。于是转怒为喜,诚心向道士讨教。道士以“永字八法”剖示书法之秘,说:“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天地万物皆合乎阴阳生克,字之神韵气度亦然。”王羲之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都体现在这“永”字上。这个道士就是东晋时天台山高道,字紫真,号白云,人称“白云先生”,隐居于华顶山南麓的道教第十四福地灵墟,精通书道。于是王羲之就拜白云先生为师,跟随白云先生学习书法。学成后回绍兴兰亭,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兰亭序》,成为人人敬仰的书圣。


王羲之曾书有“独笔鹅字碑”留在华顶寺,明初寺毁,碑也不知去向。至清时,曹抡选在院子中挖掘出半边残碑,经七年苦练将“鹅”字补全,现镶嵌在天台山国清寺三圣殿东首的莲船室墙壁上。

Google
 
上一篇:华顶国家森林公园(1)
下一篇:天湖风景区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1]
 · 北京大观园 [3639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42.57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