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飞瀑
发表日期:2025年3月10日 共浏览18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石梁飞瀑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北22公里的天台山中,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在崇山翠谷之中,一石横跨天际,瀑布喷涌而下,“昼夜起风雷”,令历代文人骚客为之倾倒,留下无数壮美诗篇,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近瀑布的古方广寺为五百罗汉道场。中方广寺是禅宗道场。
景点详情 石梁飞瀑又称“石梁雪瀑”,近瀑布的古方广寺为,五百罗汉道场。在石桥山中方广寺前。两崖峭壁对峙,一石如苍龙耸脊横亘其间,即石梁,又称石桥。梁面狭约0.3米,梁底空洞高逾2米。金溪与大兴坑水自东、南而至,汇合于此,形成瀑布群,主流三折穿梁而过出,从高30米的峭壁上直泻碧泓潭,瀑布色如霜雪,势若雷霆,云涌涛激,声振林木。月夜观瀑更佳,唐白居易有“天台山上月明前,二十四尺瀑布泉”的诗句,极言此妙。可从中方广俯视,犹如磅礴云雾穿棱足下,可从下方广仰观,好比银河直下九天。石梁南端蒸饼石原置有铜亭,明天启元年铸,内有五百罗汉雕像。
天台山是江南的一座名山,同时还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天台山以华顶为中心,四周群山像一片片花瓣,围绕在华顶四周。因此,天台山老远看去,像一朵盛开的莲花。石梁飞瀑并不比其它瀑布壮观,但它却有自己的独特之出:首先它有一条二丈左右的巨大石梁,横跨在两崖之间,那微微拱起的梁面,像一条匍伏的巨蟒。金溪和大兴坑两条溪水,左右而来,汇合于此。溪涧岩石坎坷不平,水流随之层层折跌而下,每一次折跌,激起一阵雪白的水花,接着又往下折跌。这样经过4次折跌后,溪流终于在阵阵白浪之中流到了石梁附近,聚集成一个巨大的雪浪团,向石梁冲激过来。一部分被打回,而大多数则从梁底穿过,坠入几十丈深的幽谷之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石梁瀑布附近还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题“第一奇观”四字石刻、清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石梁飞瀑”题刻,石梁腹部有郡守刘璈题的“前度又来”等。天台山风景点无数,瀑布亦处处可见。清初诗人潘耒在其《华顶》一诗中,有“峰峦一一插霄汉,涧瀑处处奔虹雷”之句。然天台之最佳处,在于一瀑,这就是著名的石梁飞瀑了。
瀑底左侧的古下方广寺,为天台宗,茂林修竹,掩映其间,为佛教五百罗汉应真之所,现寺内供有五百罗汉雕像。下方广寺是“五百罗汉应真宝地”,保存着东晋时期楠木雕刻、国内历史最悠久的镀金五百罗汉像,弥足珍贵。天台山是五百罗汉总道场,佛教典籍早有记载。《西域记》言:“佛言,震旦方广圣寺,五百大阿罗汉居焉。”梁代慧皎的《高僧传》更记载了五百罗汉在天台山显灵感应的经过,言昙猷走过石梁桥,见五百罗汉“或行或坐,或招手之状,或卧坐之形,瞬息之间,变化万千。”中方广寺位于石梁桥侧。寺内有明代天启元年九门提督太监徐贵督造的铜亭,亭内雕有微型五百罗汉像,栩栩如生。此亭高约4尺,横阔2 尺多,原本置于中方广寺对面的石梁桥头。据说,昔时中方广寺僧人,一年四季每日均足穿草鞋,行过石梁到铜亭中进香,有小沙弥还能在石梁上翻筋斗、竖蜻蜓,叫人不敢想象。昙华亭原系宋理宗年间丞相贾似道所建,历时七百年,世事沧桑,不知几度,昙华亭亦屡毁屡建。旧志载:昙华亭落成时,给五百罗汉供茶,发现茶瓯中现朵朵昙花,并示“大士应供”四字。这就是昙华亭命名的由来。昙华亭上原有一副脍炙人口的长联,曰: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道出此处意境,十分贴切。殿前昙华亭,系南宋理宗时天台籍宰相贾似道初建。据说,亭子落成后,寺僧在供茶时,茶杯中出现异花倏然即逝,于是就命名为“昙华亭”。1972年毁于火,1980年重修。
步上徐霞客观瀑处的观瀑亭,眼前豁然开朗,一瀑三折从天而降,一天然石梁横架半空,蔚为壮观。徐霞客曾在游山的归途中驻足于仙筏桥上望石梁飞瀑,竟至流连忘返,连日间登高涉水的疲乏也忘得干干净净了。他说:“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龙,飞瀑喷雪,几不欲归。”其梁长约7米,梁面宽不盈尺,如苍龙耸脊,横亘在两山峭壁上,巧夺天工,世间罕见。梁上金溪和大兴坑溪在此汇合,飞流直下,形成落差30余米、宽10余米飞瀑。遇大雨滂沱,瀑水冲梁而过,水力飞泻,声若惊雷,极尽雄伟壮丽之致。古人有“冰雪三千丈,风雷十二时”之句来形容石梁飞瀑的壮观。石梁上游50米处,有瀑如龙尾,与形似苍龙的石梁互为呼应,融为一体,犹如神龙掉尾,景观奇特卓绝,令人遐想。
从金溪、银溪的交汇处向右折,沿银溪向上游约200余米处有巨石大印,上雕刻着“法华晨光”四字, 这是一枚卓立在溪涧上、天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巨石大印,估计重量达数百吨,堪称世界之最,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大印,现正准备申报“中国吉尼斯”纪录。印体长约6米、印面边长4米,上篆刻“法华晨光”四个大字。“法华”指佛教天台宗经典《妙法莲华经》,是大乘教义的集大成之作;“晨光”寓天台山最早沐浴大乘佛光,是天台宗的祖山。巨印前,横卧一石,可站十数人,石上布满天然五彩云纹,是难得一见的“彩云石”,也是理想的“观印台”。大印不远处,六角仿古石亭翼然,名心心相印亭,既可释为“用心赏印”,又可释为“心上人心心相印”,含义隽永。在铜壶滴漏下游数百米处,有一条长十余米、宽尺余,上宽下狭的天然石涧,宛如游龙躯壳,逢水流湍急时,一喷数十米,如白龙跃空,蔚为壮观,人称“龙游涧”。涧旁一40余米的瀑布贴崖下坠,如一匹白练挂于岩壁间,又似千万串银珠下挂,组成一张轻柔可卷的水珠帘。清名人齐召南称“珠帘春水”。离大印约100米处,有一形状如壶的瀑布俗称小铜壶,其状与东边的大铜壶极相似。[铜壶滴漏]石梁东行3.5公里,有一因地层裂陷而成的腹大口小的壶形瀑布,壶高15米,径达7米,壶壁岩石光滑,呈古铜色。瀑水泻落壶中,回旋打转,然后从形似壶嘴的岩隙中喷出,注入深渊,形成一泓碧潭,宛若古代计时工具“铜壶”之滴水,故名“铜壶滴漏”。
|
|
|
上一篇:天钟山
|
下一篇:琼台仙谷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