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寺
发表日期:2025年3月7日 共浏览36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普宁寺,又称大佛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普宁路 1 号,是一座汉藏结合的佛教寺庙。以下是关于普宁寺的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始建背景: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 年),是乾隆皇帝为纪念平定准噶尔蒙古台吉达瓦齐叛乱,以及厄鲁特蒙古四部来避暑山庄朝觐会盟,仿照康熙与喀尔喀蒙古会盟建立多伦汇宗寺先例,依照西藏三摩耶庙的形式修建而成。 后续发展:1985 年,被国务院宗教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1994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 年,被评为中国首批 5A 级佛教圣地。 建筑布局 汉式建筑部分:以大雄宝殿为界,前半部是汉族寺庙传统的伽蓝七堂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对称建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 藏式建筑部分:后半部是藏式形式,仿西藏三摩耶庙的形式修建曼陀罗,以大乘之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的碉房建筑以及四座颜色各异的喇嘛塔。 主要建筑 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正中端坐布袋和尚,即大肚弥勒佛,两侧为护世四大天王塑像。 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上覆黄顶绿边的琉璃瓦,顶部大脊置一铜制鎏金喇嘛塔。殿内正中供三世佛,两侧为十八罗汉塑像,殿内墙上绘有彩色佛教故事壁画。 大乘之阁:普宁寺的中心建筑,四角有四座不同颜色的喇嘛塔,通高 36.75 米,外观正面 6 层重檐。阁内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高 22.28 米,用松、榆、杉、椴等坚硬的防腐木材雕刻而成,重约 110 吨。 文化价值 民族团结象征:普宁寺是清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的纽带,见证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团结。乾隆皇帝亲自撰写《普宁寺碑》《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体现了清政府对各少数民族文化和信仰的尊重。 宗教文化传承:作为藏传佛教寺庙,普宁寺是弘扬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寺内保存着大量的佛教文物和经典,如佛像、唐卡、经卷等,对于研究藏传佛教的历史、教义、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艺术价值体现:寺庙的建筑、佛像雕塑、壁画等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建筑融合了汉藏两种风格,木雕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工艺精湛,壁画工笔细腻、形象逼真,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 佛事活动 寺庙会在重要的佛教节日和纪念日举行各种佛事活动,如 1995 年的建庙 240 周年庆典暨大威德怖畏金刚灌顶法会、2006 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日举行的燃灯节千供大法会、2016 年春节期间的 “迎新春吉祥法会” 和 “新春祈愿法会” 等。
|
|
|
上一篇:悬空寺的建筑结构是如何适应悬崖环境的?
|
下一篇:普宁寺大乘之阁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塑像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