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西街 2 号,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以下是关于大昭寺的详细介绍: 历史渊源 建造背景: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建造目的据传是为了供奉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 8 岁等身像。 历史变迁:大昭寺最初称 “惹萨”,后来成为城市名称并演化为 “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现今的规模。1409 年,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在寺院举行了传昭大法会,后寺院改名为大昭寺。 建筑特色 风格融合:融合了藏、汉、印三种建筑风格,主体建筑采用藏式建筑风格,以白色为主色调,庄重而神秘;配殿和佛堂采用汉式建筑风格,以红、黄两色为主色调,华丽而典雅。整个建筑群中还混合使用了木结构、石结构和砖结构等不同材料。 布局结构:主殿坐东面西,高四层,两侧列有配殿,布局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内的佛殿主要有释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班旦拉姆殿等。 重要文物 释迦牟尼佛像:大昭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 12 岁等身像,是由文成公主从唐朝带来的,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大昭寺的镇寺之宝。 唐蕃会盟碑:在大昭寺门前广场上树立的唐蕃会盟碑,见证了汉藏人民的深厚友情,是研究唐蕃关系的重要历史文物。 其他文物:还收藏了许多精美的唐卡、壁画、佛经以及各种木雕等文物,这些都是西藏佛教文化的瑰宝。 宗教地位 各教派共尊: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在藏传佛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重大活动举办地:西藏政教合一之后,“噶厦” 的政府机构设在大昭寺内。活佛转世的 “金瓶掣签” 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如 1995 年,十世班禅灵童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就在这里举行。 旅游景观 大昭寺金顶:大昭寺的金顶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非常壮观,从金顶可以看到大昭寺广场、布达拉宫以及传说中文成公主所栽的 “公主柳”。
转经道: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 “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 “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 “八廓街” 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 “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也是游客感受当地宗教文化氛围的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