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山景区
发表日期:2025年3月5日 共浏览11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灵岩山景区位于“秀绝冠江南”的灵岩山麓。景区内楼台亭榭依山势而建,九曲长廊因地形而走,清池涓流,岸曲水回,是吴中著名的旅游胜地。
景点详情 灵岩山位于古城苏州西南的木渎灵岩山,山高182米,周广1800亩,山上多奇石。巨岩嵯峨,怪石嶙峋,物象宛然,得于仿佛。旧有"十二奇石"或"十八奇石"之说。因为灵岩塔前有一块"灵芝石"十分有名,因此得名"灵岩山"。又因为山石颜色深紫,可以制砚,又称砚石山。山南峭壁如城,相传吴王曾在山上筑有石头城,故又名石城山。灵岩山有"灵岩秀绝冠江南"和"灵岩奇绝胜天台"的美誉。有昂首攀游状的石蛇,敲打有声的石鼓,状若发团的石髫,伸首隆背的石龟,两耳直竖的石兔,形影不离的鸳鸯石,埋头藏泥的牛背石,隐身探头的蛇头石,俯首饮水的双牛石,状若仙人的和合石,形如蒲鞋的草鞋石,以及石马、石城、石室、石猫、石鼠,飞鸽石、蛤蟆石、袈裟石、飞来石、醉僧石等,惟妙惟肖,意趣横生。另有石鼓山、象山之称。
春秋后期,吴王夫差在山巅建造园囿“馆娃宫”,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山上园林。至今存有吴王井、流花池、玩月池、西施洞、宫墙、琴台、思乡岩、石射棚等遗迹。
灵岩山寺
灵岩山寺位于江苏吴县木渎镇附近的灵岩山上。山门朝南,俯临太湖。又名崇报寺,梁时名秀峰寺,唐代始称今名。明弘治年间寺庙遭毁。清康熙时重建。咸丰时又毁于战火,现存殿主要为印光法师于三十年代重建。该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三进殿堂,东部为多宝塔、钟楼、香光厅等建筑,西部为花园。天王殿正中供奉天冠弥勒,后为持杵坐像韦驮,两旁为彩塑四大天王像。大雄宝殿高25米,宽20米。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高6米。两旁侍立迦叶和阿难两大弟子像。
灵岩塔又称多宝塔,高34米,7级8面,砖木结构、楼阁式。游人可拾级登塔,极目远眺姑苏景色。塔南有钟楼,楼高15.3米,为两层木构。上悬大钟,下置地藏佛像。
灵岩山寺西部以花园为主,俗称山顶花园。园内浣花池相传西施于此泛舟采莲。池西有石城,即山颠围墙,相传为吴王阖闾所筑,以石砌成冰纹形。玩月池曾供西施玩月。吴王井呈圆形,也为吴宫遗井,曾供西施照容。智积井为八角形,因是梁代智积和尚修浚,故名。井中泉水甘例,煮茗甚佳。井北砌有假山,上有"长寿亭",传为西施梳妆之所。灵岩山的最高处位于灵岩寺之西的琴台,相传西施操琴于此。
灵岩山寺开创后,高僧辈出。晋、唐间的住持已无可考,自宋以后,如宋之园照、慈受、佛海,元之石湖、清之弘储等,均为著名高僧。至民国十五年,净宗十三祖印光法师卓锡灵岩,远绍庐山东林,力阐净土宗。解放后,认真执行党和人民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灵岩山寺加意保护。僧众净业和农林生产,并行不懈。灵岩净土道场之名,闻于中外。灵岩山寺名胜古迹很多。明朝诗人王鏊曾在山顶题字刻石"吴中胜迹"。
寺庙建筑,气势雄伟,有宋代多宝佛塔及天王殿、大雄殿、钟楼、念佛堂、藏经楼、客厅、寮房等;山径曲折有趣,路经继庐亭、迎笑亭、落红亭和石幢;山上有奇石,如灵芝石、醉僧石、石鼓石、馒头石、袈裟石、鼠儿石、上山马石、石龟等;山顶有琴台,半山有观音洞,俗称西施洞。
|
|
|
上一篇:西山景区(洞庭山)
|
下一篇:狼山风景名胜区(2)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