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国宗教 >>著名宗教圣地

龙门石窟
  发表日期:2025年2月28日  共浏览15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中街 13 号,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皇家石窟寺遗存,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的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以下是关于龙门石窟的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开凿起源: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 493 年),当时北魏迁都洛阳,佛教中心南移中原,北魏宣武帝决定在洛阳西南伊阙山以灵岩寺石窟(云冈石窟)为原型,为孝文帝、文昭皇后开凿宾阳中洞,由此拉开了龙门石窟大规模开凿的序幕。
发展历程: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 400 余年之久。造像活动于北魏(公元 493 年至 528 年)时期进入第一次高潮,唐朝(公元 636 年至 746 年)时期进入第二次高潮。其他时期造像活动较少,多在已有洞窟的基础上加开小型龛像。
近代遭遇:金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龙门石窟屡遭破坏、盗掘,损失惨重。
保护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门石窟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受到了各文物保护单位的研究修缮、开发保护。1982 年,龙门石窟成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正式对公众开放;2000 年 11 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 年 1 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称号;2007 年 5 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 AAAAA 级景区。
艺术特色
雕刻艺术
风格演变:北魏时期的佛像,面容清瘦,秀骨清像,带有明显的西域风格和北魏时期的审美特征,服饰多为褒衣博带。到了唐代,佛像则变得雍容华贵,体态丰腴,展现出大唐盛世的繁荣昌盛。
雕刻技法:运用了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线刻、平雕等多种技法,雕刻刀法为浅平直平阶梯式刀法,使佛像和装饰图案具有不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洞窟建筑:窟型多样,北魏时期窟底多为马蹄形与方形,唐代则多为方形,窟顶二者多为穹窿顶。北魏石窟装饰图案丰富、复杂细致,唐代石窟装饰则趋于简单化、程序化。
书法艺术:龙门石窟是中国石窟寺最大的摩崖古碑林,书法形式多样、体法多变、淳朴天然,代表作品有龙门二十品、陈抟十字卷碑、伊阙佛龛之碑等。
主要洞窟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洞窟,也是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洞内造像题材广泛,龛像布局严谨,雕刻技法精湛,充分体现了北魏时期佛教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宾阳中洞:是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之一,洞内主佛为释迦牟尼像,左右两侧为弟子、菩萨像,窟顶有莲花宝盖和飞天。其造像风格庄重典雅,雕刻工艺精细,是北魏时期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组洞窟,也是唐代佛教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主佛卢舍那大佛通高 17.14 米,面容慈祥典雅,双目宁静含蓄,嘴角微微上扬,被国外游客誉为 “东方蒙娜丽莎”。
 
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壁刻有一万五千余尊小佛像而得名,是唐代石窟的典型代表。洞窟内的佛像雕刻细腻,造型生动,展现了唐代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
 
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洞窟,为武则天时期所开凿。洞内最为独特的是环绕窟壁一周的二十九尊罗汉像,是龙门石窟中现存最完整的一组罗汉群像,其雕刻风格写实,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文化价值
历史见证:龙门石窟记录了北魏晚期至唐代期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佛教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石窟中的题记和铭文直接记录了某些历史事件,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字依据。
艺术典范:龙门石窟的佛像雕刻、洞窟建筑、书法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对中国古代雕塑、绘画、建筑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 “中原风格” 和 “大唐风范” 两种造型艺术风采,影响波及全国,甚至远传域外。
文化融合:龙门石窟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典范,石窟的雕刻内容中不仅包含佛教文化,还融入了儒家的孝道思想、道家的神话传说和元素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Google
 
上一篇:莫高窟的旅游旺季和淡季分别是什么时候?
下一篇:卢舍那大佛的面部表情为什么会被称为“东方蒙娜丽莎”?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42]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9]
 · 北京大观园 [3640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23]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39.06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