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国宗教 >>著名宗教圣地

云冈石窟
  发表日期:2025年2月28日  共浏览14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 16 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是中国 “四大石窟” 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以下是关于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开凿背景:北魏太武帝曾实行废佛灭法政策,文成帝在位后,命令昙曜大禅师在武州山开凿造像,以传承佛法。北魏时期佛教逐渐被统治者接受并尊崇,皇家选定武周山前的砂岩崖壁开凿石窟,这里成为北魏皇室礼佛祈福之地。
兴建历程:文成帝和平初年,高僧昙曜主持开凿了 “昙曜五窟”,这是云冈石窟最早的五个洞窟。孝文帝太和年间是雕凿鼎盛阶段,洞窟造像题材多样化,掀起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过程。北魏迁都洛阳后,中下层阶层开凿了大量中小型洞窟,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辽兴宗和道宗时期,辽皇室对石窟进行了大规模修整。清顺治八年,云冈石窟得以重修,康熙皇帝御书匾额 “庄严法相”,乾隆年间也进行了修葺。
艺术特色
雕刻艺术:云冈石窟的雕刻艺术是其最核心的特色之一,这里的雕塑作品不仅包括佛像、菩萨像等宗教人物,还有各种动物和植物图案。这些雕塑以其精美的技艺和细腻的表现力,展现了北魏时期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
 
壁画艺术:云冈石窟的壁画虽然不及莫高窟丰富,但在有限的范围内,也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壁画内容多为佛经故事、天宫图景或是供养人的形象,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文化信息。
主要洞窟
第三窟:是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也被称为 “灵岩寺洞”,原本设计为大型塔庙窟,但未能在北魏时期完成。洞窟内北壁雕刻了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三尊像,也被称为 “西方三圣”。
第五、六窟:是一组双窟,由清朝顺治八年宣大总督佟养量主持修建。窟门两壁上层各雕刻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圣树,两尊佛陀侧身树下对坐,神态安详;下层有金刚力士,头戴双翼羽冠,身穿甲胄,威风凛凛。洞窟内北壁有一座高 17 米的坐佛,是云冈石窟中最高大的佛像。
第九、十窟:是一对双窟,共享一个屋顶,外观造型统一,两个窟洞由前堂和后室组成,对称均衡。窟门设计仿照中国传统庑殿式建筑,装饰风格浓重。洞窟外壁有高大的多层佛塔和两根石柱,石柱上雕刻了千佛。
第十六至二十窟:即 “昙曜五窟”,被认为是云冈石窟艺术的高峰之作。其中,第 16 窟又名 “大佛窟”,内有高达 17 米的释迦牟尼立像;第 18 窟又名 “千佛窟”,内部有许多小型佛像;第 19 窟又名 “阿那育王窟”,内部有精美的浮雕和石刻;第 20 窟又名 “自在王菩萨窟”,主尊自在王菩萨像高达 13.7 米,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一尊菩萨像。
文化价值
历史见证:云冈石窟记录了北魏时期佛教发展的历程以及鲜卑族汉化的过程,是研究北魏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展示了北朝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也反映了北魏社会生活和艺术审美的演变。
艺术典范:它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艺术、中亚佛教文化与华夏本土审美,开创了 “云冈模式”,开拓了佛教艺术中国化的道路,对后世的石窟艺术如龙门石窟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交流桥梁:云冈石窟是不同文明之间艺术交流的产物,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沿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Google
 
上一篇:敦煌莫高窟的游览线路
下一篇:云冈石窟的旅游景点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42]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9]
 · 北京大观园 [3640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23]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80.469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