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晨观
发表日期:2025年2月28日 共浏览13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玉晨观,位于江苏省句容与金坛两县之间的茅山三茅峰西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宫观。以下是关于玉晨观的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晋代:许长史在此营宅炼丹,留下了炼丹井 “阴阳” 二口。 梁代:天监十三年(514 年),上清派道士潘渊文建 “朱阳馆”。天监中,陶弘景在此收集杨、许手迹,编纂《真诰》《登真隐诀》等上清经书。 唐代: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 年)为桐柏先生王轨建 “华阳馆”。唐玄宗为茅山上清第 13 代宗师李含光建 “紫阳观”。 宋代: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 年),敕名为 “玉晨观”。 明代:观左有无梁殿一座,建于嘉靖十三年(1534 年)。 现代:该观毁于抗战期间,后仅存石狮子、莲花座、石雕神像等文物,现所在区域已变为 “玉晨村”。 建筑布局与特色 石牌坊:观内原有石牌坊一座,上刻 “高李道场”。 灵宫殿:为玉晨观的第一进建筑。 章台:位于灵宫殿后。 三清殿:是观内的重要建筑,供奉着道教三清及东岳大帝。 无梁殿:位于观左,采用独特的无梁结构,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道院:观内原有崇真、灵宝、天枢、紫阳、瑞像、雷平、三茅、太玄八房道院。 文化价值 宗教价值:玉晨观是茅山道教的早期溯源地之一,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众多道教信徒朝拜和修炼的圣地。 历史价值:承载着从晋代到现代的漫长历史,见证了茅山地区道教的兴衰变迁,对于研究中国道教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实物参考价值。 文学价值: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如骆绮兰、周文璞、李曾伯等都曾到访玉晨观,并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为玉晨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
|
|
上一篇:元符万宁宫
|
下一篇:玉晨观的建筑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道教思想?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