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自驾旅行 >>自驾游目的地信息

天平山(2)
  发表日期:2025年2月25日  共浏览20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自然景观

天平山由底至巅分三段,从山下至“一线天”为下白云,“一线天”至石屋为中白云,石屋至山顶为上白云。山顶平整处名望湖台,并有照湖镜巨石。从登天平路,经一线天、飞来石、望枫台到中白云亭,继而向上,过卓笔峰、照湖镜至去上山顶,环顾四周,近看远眺,农田林网,延绵群山,浩瀚太湖,绘制成一幅充满时代气息的江南山水书卷,瑰丽壮观,生机勃勃。

三绝

据宋《平江图》所示,山顶有宝塔,现已无考。天平山有奇石、清泉、红枫三绝。奇峰怪石有卓笔峰、奇峰、护山奇石、一线天(又名龙门)、飞来石、五丈石、卧龙石、回音谷、印石、鹦鹉石、头陀崖等。卓笔峰在上白云,高数丈,下粗上尖,形如笔杆,为天平山最奇特的大岩石之一。天然洞穴有莲花洞、白云洞(即大石屋,可容数十人)、小石屋、山神洞等。

石刻白云泉

摩崖石刻原有40余处。山半有名泉“白云”,历代题咏不绝。清乾隆三年李果作《补修白云亭记》,赞泉色凝白如乳,大旱不竭,“唐白乐天、宋苏子美各有题咏刻石上,已模糊不可辨”。


民国29年,游人尚见一中空竹管插石隙中,将泉水导至池中央一钵盂内,水稍高出盂周而不外溢,又名钵盂泉。钵盂瓷色斑斓,20年代寺僧告李根源云:“为雍正时物,日本人出600元,未敢售。”“文化大革命”中钵盂失去,现用一普通陶钵。在扩大茶室后泉水池时,因放炮取石,使池面扩大而白云泉水流量减少。白云亭为乾隆三年筑,后改题“云泉晶舍”,为啜茗品泉处。因久受白蚁蛀蚀,1969年拆除,建为西式茶室。其他泉水有一线泉、一砚泉、卓锡泉(均在中白云)。

枫树景观

天平山为全国三大观枫点之一。明代古枫香林叶呈三角状,树干高大,与江南红枫不同;范公祠内一株,树干高约27米,3人合抱。在三大师坟前有大枫九株,名九枝红,入秋枫叶由青次第变为黄、橙、红、紫,称五彩枫,亦有呈浅绛、金黄、桔黄、橙红等色。深秋登中白云望枫台,纵目眺望,似珊瑚灼海,红霞万丈。全山林木有87种,10.6万余株。南麓天平山庄,依山临水,凭藉周围广阔自然景貌,富于天趣。自东向西由咒钵庵、来燕榭、范参议祠、高义园诸区组合而成,各部分以曲廊贯通,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咒钵庵东为桃花涧,即范允临时“桃源”,旧时涧边桃树成林,桃花片片,随水漂流。涧原可通翻经台前大池,今已被腐草杂树阻塞。

什景塘

山庄前濒什景塘,又分为二:大为荷花池,广约5亩;小为玩花池。中以大堤相隔,池上架桥,红栏曲折。池南为接驾亭与高义园石坊(乾隆帝题额);园西侧白云寺,现改设游客餐厅,寺西砖墙有门,门额“登天平路”,为上山主道。御碑亭独立枫林之中,重檐八角,亭中置四方砚石御碑,刻有乾隆游天平山诗4首。西侧忠烈庙存仪门碑亭与正殿两进,院中小池石桥,古树参天,庄严古朴。

Google
 
上一篇:天平山(1)
下一篇: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1]
 · 北京大观园 [3639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68.75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