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自驾旅行 >>自驾游目的地信息

张公洞风景区(庚桑洞)
  发表日期:2025年2月25日  共浏览15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张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兴“三奇”之一。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2公里的孟峰山麓,距东北的无锡市60多公里。该洞具大小洞穴达72个,各洞的温度又不相同,素有“海内奇观”之称。相传汉代张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张果老在此隐居,故称张公洞。

景点详情
溶洞面积约3200平方米,游程1000余米。自下洞入,为“海屋大场”,怪石峥嵘,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拾级而上,即烟雾缭绕的海王厅,又称天蓬大场,为洞之精华所在。周围还有地道洞、七巧洞、棋盘洞、一线曙光洞等。

张公洞洞中有洞,洞内套洞,大洞包小洞,一洞复一洞,洞洞不同,洞洞有奇。从海王厅经“云梯”、“天桥”而上,由“天洞”出,即达孟峰山顶。岩壁有元代杨维校的题刻。洞顶有“望湖亭”,可远眺太湖风帆。下洞似一座大厦,名为海屋大场。天洞以海王厅天师台为中心,洞顶朝天,故名为朝天洞。

因张公洞景色奇美,享有江南第一古迹之誉。玉泉洞与张公洞毗邻,长300余米,沿着曲折的水道顺流而下,有四个石厅,厅内景致各异,钟乳、石笋晶莹洁白,如冰凌垂地,似玉笋接天.伏流出洞,汇成甘泉池,明代史际曾在此建甘泉精舍与甘泉碑,一山两洞,咫尺相邻,洞内景观各具特色,确为世所罕见。

据道书记载,春秋时,道家庚桑楚曾在洞内隐居,并著有《庚桑子》九篇,东汉的张道陵和唐代的张果老也曾在洞内修过道。唐代开元时,唐明皇在张公洞旁敕建洞灵观,并亲自题写了观额。宋代改建为天申万寿宫,清代改为朝阳道院。


洞灵观重建于1995年3月,与张公洞相邻,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占地近万平方米。自山脚至山顶,重门次第,殿宇巍峨、红墙黛瓦、绿荫掩映,建有灵观殿、玉皇殿、天师殿、三清殿等八座殿宇,殿内29尊神像熠熠生辉。

蒋义海艺术馆在张公洞口,依山傍水而建,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馆内陈列了蒋义海精心创作的80余幅国画、漫画、书法作品和其他艺术成果。蒋义海是江苏楹联研究会副秘书长,省文联高级美术师、书画家,他的漫画寓意深妙,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他的国画题材多样,独具特色,尤擅画梅,其《红梅图》特别受到“爱梅犹爱命”的蒋纬国先生的青睐。

张公洞美食

宜兴物产丰饶,濒临太湖,盛产银鱼、白虾、溪蟹等湖鲜,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东部太湖沿岸出产的百合,被称为“太湖人参”;以百合为原料制作的特色食品畅销海内外;南部山区盛产板栗等果品;宜兴山区特产金针、山鸡、野兔等山珍野味,是宜兴食品一绝。  宜兴有不少特色餐馆,可供应由上述特产烹饪的各种地方名菜。旅游宜兴,“近水楼台”,您不妨“捷足先登”,“先食为快”,一饱口福。


道家名山

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 福地已成为中国绵绣河山之胜境。 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Google
 
上一篇:骆马湖(2)
下一篇: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1)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1]
 · 北京大观园 [3639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716.797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