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3)
发表日期:2025年2月18日 共浏览24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王府民俗展厅,选取了衣食住行、婚俗节令、礼仪信仰、民间文艺、体育与娱乐、社会生产等六个方面,展示出素有"歌舞为伴、诗史为鉴"的蒙古族游牧文化、游牧风俗、游牧精神,在沧桑巨变中,留下的良风美俗。
查干湖渔猎文化博物馆暨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博物馆:票价35元/人/次
位于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景区,是我国惟一一座以渔猎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于2011年7月落成,并向游客开放。渔猎活动是人类原始时期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查干湖及松花江沿岸的青山头红石砬子等大量的出土文物和文化遗址证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查干湖畔繁衍生息。从传说中的肃慎、东胡、秽貊三大部落到夫余、渤海时期,查干湖畔的先民们依然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环境,使这种原始、古老的生活方式一直延续了1000多年,直到辽金时期,随着北方地区的游牧文化、渔猎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日益交流与融合,查干湖畔的农耕文化才逐渐发展。从辽代至元代,皇帝每年春天都要带领群臣、嫔妃来到查干湖进行"春捺钵",在湖畔举行盛大的祭湖仪式,凿冰捕鱼,设"头鱼宴"款待群臣使节。相传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攻占金国重镇塔虎城后,来到湖畔青山头,面对查干湖亲奉九种礼贡焚香祭拜,并将查干湖称为"圣水"。至明、清时期,查干湖的渔猎活动已经空前繁盛,成为漠北的渔猎天堂,人间的乐土。
孝庄祖陵陈列馆及满蒙文碑
俗称库里碑。碑文为满蒙两种文字。1981年,省人民政府批准此碑为吉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满蒙文碑",全称为"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满蒙文碑是后金及清初满族统治者实行满蒙联姻政策、清王朝与科尔沁关系的重要历史见证。碑体雄伟,造型奇特,雕刻精美,巧夺天工,是蒙地罕存的清代艺术珍品,也是吉林省清代碑刻中规模较大、雕工精细、艺术处理比较完美的石碑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石碑为火成岩,碑额、碑跌呈褐色,碑身呈淡灰色。石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通高5.82米。碑额呈长方体,顶端两角略圆,高145厘米,宽130厘米,厚40厘米。碑身呈板状长方体,高292厘米,宽125厘米,厚34厘米。碑面上共阴刻383个印刷体满蒙两种文字,每种文字的第一行皆为"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碑座为一完整巨石雕刻而成的石龟。尾长310厘米,高145厘米,最宽处132厘米。龟四足撑地,身上纹饰雕刻精美。
满蒙文碑为清代孝庄文皇后的生父生母碑。孝庄,又名布木布泰,清初内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有"满蒙第一美女"之誉。《清史稿.外戚表》载:"孝庄文皇后父寨桑,莽古斯子。顺治十一年五月壬辰,追赠和硕忠亲王"。《清史稿.列传.后妃》也有同样记载:"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来归。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顺治十一年,赠太后父寨桑和硕忠亲王,母贤妃"。忠亲王寨桑就是清世祖顺治皇帝外祖父,忠亲王贤妃,即顺治皇帝的外祖母。两人死后,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被皇帝追封为和硕忠亲王和贤妃,顺治十二年五月初七,按顺治皇帝及孝庄太后旨意,由寨桑夫妇的长孙和塔立碑于墓前。
|
|
|
上一篇:棒棰岛风景区
|
下一篇:长白山西坡(2)52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