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自驾旅行 >>自驾游目的地信息

恩格贝生态旅游区
  发表日期:2025年2月18日  共浏览16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恩格贝地处黄河南岸、库布齐沙漠中段,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乌兰乡境内。恩格贝是蒙古语,意为平安、吉祥。恩格贝生态旅游区总面积约三十万亩,其中沙漠18万亩,草场12万亩,是著名的治沙中心,每年都有大批的国际友人前往植树和参观。恩格贝现有各种树木100多万株,水库、水塘面积1万余亩,天然矿泉水一处,响沙两处。

景点详情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平均年降雨量仅250毫米左右,风狂沙漫,植被稀疏,被称为不可治理的地球癌症。历史上的恩格贝曾绿草如茵,牲畜成群,召庙香火缭绕,人民世代生息,但掠夺性的开垦、过牧,加上战争因素,作用于此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这里逐渐地被夷为沙海,土地资源丧失,人民被迫迁徙他乡。


旅游区主要景点有:沙漠生态园、鸵鸟观赏园、孔雀珍禽园、沙漠绿洲、沙漠峡谷、抗日将士纪念塔、恩格贝展览馆、远山正瑛纪念铜像、神石、葡萄园、功勋墙、花卉园等。

恩格贝的事业,托付着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忧患与希冀。所以,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得到各国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各地志愿者伸出真诚的手,在沙漠中留下了珍贵的绿色。如今已被国家环保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享誉中外,充满传奇色彩。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创业的十年时间里,恩格贝的农业、林业、牧业、水利、渔业、旅游业从无到有,渐上台阶;科研、工业、贸易、种植、养殖、加工力争上游。使这块曾被人类放弃的土地,重新发出光彩。人类共有一个地球,恩格贝的事业属于全人类。让我们在沙漠里,共同创建一个社会文明,人们富裕,生活祥和的开发示范区。


库布齐沙漠曾被称为不可治理的沙漠,经过恩格贝建设者不懈的艰苦努力,沙漠治理已初见成效。在开发治理过程中,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各部委、自治区、市有关厅局领导的大力支持。王震、万里、薄一波、张平化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里的开发情况;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宋平亲自来这里考察并植树。1990年,日本鸟取大学名誉教授、沙漠绿化实践协会会长远山正瑛先生以耄耋之年,带领他的协力队来恩格贝植树,使恩格贝的建设具有了国际知名度。他们经常深入恩格贝进行指导,并从各方面给以援助。 恩格贝的事业是惊天动地的事业,不仅吸引着各界的有识之士,也吸引着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远山正瑛先生。他为恩格贝投资、献策、全身心投入,号召日本国民关心恩格贝沙漠的改造事业。几年来,已有数千名日本朋友组织起来,自己出路费,来到恩格贝,种下一棵棵象征中日友谊之树,如今,数百万株树,已在恩格贝扎下了根,茁壮成长。


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寄托着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忧患与希冀,来自各地的志愿者用他们真诚的手,在沙漠中留下了珍贵的绿色。十多年来,恩格贝沙区初步形成带、网、片、乔、灌、草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为保护母亲河――黄河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1997年恩格贝被国家环保局命名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试点),200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又将恩格贝定为自治区级生态示范区。


现在的恩格贝已发展成为集沙漠珍禽动物观赏、大漠风景观赏、生态农业观赏、沙生植物观赏和游客休闲度假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沙漠生态旅游区,开发了植树旅游、观沙漠绿洲、观珍稀动物和水上娱乐等旅游项目,形成了五大旅游景区,二十余个旅游景点。其中的“漠中河”长3.5公里,乘块艇或荡舟随着沙丘的曲折蜿蜒直入沙漠腹地,堪称天下一绝。


恩格贝生态旅游区独特的天然沙漠风景,景观壮美,风景独特,700公里黄河呈无比巨大的“几”字形,宛如弓背,迤俪东去的茫茫沙漠,宛如一束弓弦,组成了具大的金弓形。大漠浩瀚,长河如带,沙海茫茫,朝日浑圆,气魄宏大,如诗如画。诸多的沙漠自然神奇景观,原汁原味的大漠风光,能给人以发自内心的震撼。

Google
 
上一篇:鄂尔多斯草原(1)
下一篇:响沙湾风景区(1)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9]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4]
 · 北京大观园 [36401]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2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70.31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