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历史文化
发表日期:2025年2月12日 共浏览19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历史文化丰富而厚重,以下是详细介绍: 历史变迁1 古代游牧部落时期:秦汉以来,乌孙、月氏、铁勒、匈奴、回鹘等部在此游牧。汉代时这里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西且弥国。唐代曾设鹰娑川都督府,管理西突厥部落。13 世纪成吉思汗西征,察哈台汗国在此设立别失八里行省。 明清时期:明朝至清朝初期,漠西蒙古的辉特部在此游牧。清初,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在此建沙拉斯、玛呼斯两个鄂托克。1771 年,土尔扈特、和硕特等蒙古族部落东归,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和开都河流域定居。1774 年,乾隆帝依照汗王渥巴锡意愿,准许其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定居。 民族文化 土尔扈特文化:土尔扈特人东归后在此繁衍生息,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传统。他们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男子多穿长袍、束腰带,女子服饰则更为华丽,配饰丰富。土尔扈特的歌舞热情奔放,如筷子舞、顶碗舞等,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情,舞蹈动作常常模仿草原上的动物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场景。此外,土尔扈特人还有独特的宗教信仰和习俗,他们大多信奉藏传佛教,每年会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那达慕文化: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盛会,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到初六,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会聚集在一起,举行赛马、摔跤、射箭、赛羊、赛牦牛等传统竞技比赛。那达慕大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展示民族文化、进行物资交流的重要场所,期间还有各种文艺表演和民俗活动,人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艺术与文学 民间艺术: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如蒙古族的马头琴演奏,琴声悠扬,能够表达出草原的辽阔、生活的美好以及人们的情感。还有民间的绘画和雕刻艺术,常常以草原上的自然风光、动物和人物为题材,展现了草原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文学创作:这片草原孕育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如关于土尔扈特部东归的英雄事迹,通过口口相传,成为了草原人民心中的精神支柱。此外,还有许多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赞美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独特文化,这些作品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宝库,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片草原的魅力。
|
|
|
上一篇: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景点有哪些?
|
下一篇:藏山旅游风景名胜区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