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
发表日期:2025年2月7日 共浏览197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潭柘山麓,是北京地区历史最久远的寺庙,为北京市 4A 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是关于潭柘寺的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始建与早期发展: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07 年),初名嘉福寺。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初期,发展缓慢,后经历北魏和北周的两次 “灭佛”,寺院受到极大冲击。 唐代兴盛: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年间,华严和尚在幽州都督张仁愿资助下,开山重建寺庙,改称龙泉寺,潭柘寺开始兴盛起来。但唐武宗会昌年间的灭佛运动,又使潭柘寺荒废。 辽金元时期:辽代时幽州地区律宗大盛,禅宗发展缓慢,潭柘寺香火衰微。金代时,金熙宗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改名为 “大万寿寺”。元代忽必烈之女妙严公主在此出家,潭柘寺遂有皇家道院地位。 明清鼎盛:明代潭柘寺多次由朝廷出资修整,基本具备了今天的规模。清代是潭柘寺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皇帝多次临幸,康熙皇帝赐名为 “岫云寺”。 建筑特色 整体布局: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宛如在九条巨龙的拥立之下。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势而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殿堂楼阁疏密得当,中轴线对称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毗卢阁等主要建筑。 殿堂建筑:大雄宝殿是潭柘寺的核心建筑,气势恢宏,殿顶的琉璃瓦色彩鲜艳,鸱吻造型精美。其建筑结构严谨,采用了传统的木构架体系,斗拱、飞檐等元素体现了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观音殿则以其精美的佛像和细腻的装饰而著称,殿内供奉着观音菩萨像,四周墙壁上绘有精美的佛教壁画。 文化景观 潭柘寺十景:包括平原红叶、九龙戏珠、千峰拱翠、万壑堆云、殿阁南薰、御亭流杯、雄峰捧日、层峦架月、锦屏雪浪、飞泉夜雨,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 古树名木:寺内古树参天,有许多树龄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树,如帝王树、配王树等,这些古树见证了潭柘寺的历史变迁,也是寺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文物:潭柘寺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如佛像、佛经、佛塔等。其中,一些佛像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佛经则是研究佛教教义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传说故事 建寺传说:相传潭柘寺原是一个深潭,内有海眼,潭中有龙居之。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华严和尚来此开山建寺,潭中之龙听经后愿舍潭为寺,一夜龙飞走,龙潭成平地,水中涌出两个鸱吻,后来被置于大雄宝殿主脊上。 神石鱼传说:潭柘寺的龙王殿前的廊檐下,悬挂着一条重达 75 公斤的石鱼,前后长 1.5 米,看似铜制实则石质,鱼身分为 13 个区域象征着当时中国 13 州,挥棒一敲,五音清脆悦耳。相传天下大旱时,玉帝命龙王赠送此石鱼,降雨三天救民于苦难。
|
|
|
上一篇: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历史定制和原则
|
下一篇:潭柘寺有哪些珍贵的文物古迹?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