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文化 >>中医养生

处暑养生重在养阴护阳 日常可多吃瓜果多喝水
  发表日期:2024年5月14日  共浏览5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处暑是气温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处暑过后天气逐渐变凉。所以处暑养生方法一定要适应天气的变化,才能起到作用。那么处暑时节如何养生呢?

处暑养生重在养阴护阳

处暑为秋天的第二个节气,时值每年公历8月22~24 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今年处暑为8月23日。“处”即躲藏、终止之意,顾名思义,处暑有暑天将近结束的意思,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时节,也是南方两季稻谷开始收割时节,“谷到处暑黄”,“家家场中打稻忙”。

此时三伏接近尾声,“处暑寒来”,暑气渐退,秋意渐显,正是“争秋夺暑”之时。但岭南天气还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甚至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秋老虎,毒如虎”之意。故顾铁卿在《清嘉录》上是这样形容处暑的:“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 处暑十八盆, 谓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说进入处暑后还要再历十八天的流汗日而始凉。但毕竟炎热天气已接近尾声,昼夜温差逐渐加大,白天酷热,夜间凉爽,秋燥也越来越明显,而因暑热余气,秋分以前以温燥为主。

暑气余热护脾阳

因处暑正处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变,故处暑养生重点在于养阴护阳。该时节依照自然界的规则,阴气外显、阳气敛藏,因此,人体的阳气也随自然之力而内收贮存。而秋冬阳气的潜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来年春夏阳气的升发舒展,故要注意保护阳气。

而正是因为阳气的潜藏,人体常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的“秋乏”。所以要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将夏季的“夜卧早起”的习惯改为秋季的“早卧早起”,争取晚上亥时至子时间入睡,即晚上10点到11点,尽量避免迟于子时睡觉。夜眠时注意控制空调的温度和风扇的风力,此时夜间渐凉,可尽量不开空调或风扇。夜寝还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以防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勿再“因暑贪凉”,脾脏喜温而恶寒,喜燥而恶湿,生冷生湿,生寒肯定会伤脾阳。

处暑养生注意事项

饮食

多吃水果、青菜,如每天吃一个香蕉、西红柿。吃西瓜可补充水分并利尿,香瓜和哈密瓜应少吃,每日最好饮水或豆汤1000ml以上,以补充丢失的水分。

处暑来临,夏秋交替之际要注意多饮水,防止干燥。脾胃消化能力相对较弱的人,不要吃太辛辣的食物,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可以多吃如冬瓜、扁豆等键脾胃的食物。但有些人肠胃不好,常腹泻,不适宜清凉补身。

进入初秋,很多“苦夏”、夏天食欲较差者,食欲逐渐好转,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贴秋膘。其实,不要急着贴秋膘。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后,再多增加肉食。

环境

预防“阴暑”重睡眠有人出汗后喜欢马上用凉水冲澡,或大量喝冷饮,更有甚者,干脆在地上铺凉席就躺下了。这样不在意,很可能会导致阴暑。阴暑也是中暑的一种,其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是兼有寒和湿的入侵。

消暑时别太贪凉,预防阴暑。空调使用要得当。室内外温差保持在5℃左右,还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将家中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混浊、潮热。有慢性病不敢使用空调的老人,要物理降温,如电扇前放盆水,常用水擦洗身体。

这时节老年人的气血阴阳都易亏虚,可能会出现昼不寝,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应早睡早起,保证休息时间。中午最好午睡半小时,让大脑和肠胃都休息一下。凌晨至4时为体内各项器官功能降到最低点的时候,中午12:00~13:00为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段。这两个时段最好能进入睡眠。

锻炼

“不累”是标准早晚可去室外散步,适量做运动,既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又可使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气神。

根据身体素质,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应有所差异。中午气温偏高,尽量避免室外活动,特别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打太极拳适合老年人,早晚气温相对低,可适当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爬山等,注意不要过度运动,否则更困乏


Google
 
上一篇:背部保养需做好 推荐五招按摩法
下一篇:处暑过后秋乏袭来 适当按摩可缓解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72]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26]
 · 北京大观园 [3625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38]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6月2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1,199.219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