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御膳银丝杂面
发表日期:2010年1月3日 共浏览443 次
出处:北方旅游信息网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银丝杂面是一种用各种豆子面和制而成的面条,是承德民间传统食品,已有300多年历史。承德属于杂粮产区,古时候麦子多从关内购进,售价高昂,而承德人又十分喜欢吃面类食品,人们就用土产的各类豆子磨成粉,轧制成杂面食用,后来杂面逐渐由民间传入皇宫、市井。 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皇帝每次偕后妃来避暑山庄,都要派太监到热河街的杂面铺,购买杂面。可见,银丝杂面已成为常用御膳之一。 清末至民国初年,承德府经营杂面的铺子已有十余家,其中尤以火神庙“广益水”、“三官庙”、“义泰兴”和“磨坛”等杂面铺最为有名。这几家店铺用料考究,制作精细,面条拉力强,可盒装作为礼品馈送亲友。直到解放前,这几家杂面铺还在街头巷尾或设摊或肩挑,叫卖杂面,深受人们欢迎。 银丝杂面的原料有豌豆、绿豆、冬小麦、江豆。 食用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嗜好配以各种肉丁、蔬菜、辣酱或其它不同佐料。 其特点是清淡爽口,营养丰富,可消热、祛毒、开胃、降压。常食对冠心病、糖尿病多有益处。
|
|
|
上一篇:鲜花玫瑰饼
|
下一篇:烙糕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