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特色 >>针灸拔罐

拔罐中的常见情况及处理
  发表日期:2024年4月3日  共浏览75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在拔罐过程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青紫:拔罐后可见有的拔罐部位青紫,有的殷红,有的则不变色。青紫及发红部位往往病情较重,瘀阻较重。有时这些部位并非是疼痛最重的部位,只要坚持在原处拔罐,青紫就会慢慢消退,疾病也能治愈。

(2)发泡: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有的一日起泡,有的则至三五日甚至十余日起泡。所起的泡有较为清亮的水泡,也有紫红的血泡等。发泡现象多为局部病情的反映,一般受病情轻重(一般瘀阻较重的发泡较快)、季节(夏天较易发泡而冬季则较慢,这也是拔罐治疗提倡“冬病夏治”的一个原因)、皮肤疏密(一般皮肤细嫩的易发泡,如青年女性,而壮年男性则发泡较慢)等因素影响。正常生理条件下,血管内渗透压和血管壁通透性处在一较恒定的水平,拔罐的抽吸很难将其改变,不易起泡。

发泡后可用消毒针灸针将较大的泡刺破,放出其中的液体。对于发泡后的创面如何处理,如今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为防止感染,用无菌纱布覆盖,按时换药,直至愈合;另一种观点则是继续在发泡部位拔罐,以抽吸其中的病理产物。笔者比较倾向于后一种。大家都知道,以前有“血罐”的治疗方法,即在拔罐前先用三棱针或梅花针点刺拔罐部位,可以抽吸出一些暗紫色的血液凝块,疗效比较明显。但缺点是如何确定被拔罐部位是瘀血瘀阻的部位呢?如果确定准确,能够抽出瘀血,症状明显减轻,如果确定不准,将会拔出红色血液,症状也不能减轻。现在拔罐发泡已经证明局部有病,所以更应该在发泡处继续拔罐以抽吸出病理产物。

实践发现,在发泡处继续拔罐,的确可抽吸出不同的病理产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暗紫色瘀血:大多病程较长,瘀滞日久,多因劳累引起。

②黄色粘稠胶冻样物:多因感受寒湿引起。

③无色清稀水样物:多因受凉引起。

如果病程较长,瘀阻较重,则这一阶段历时较长,一般10天左右病理产物出净,出净后拔罐处即结痂愈合。

在拔出病理产物的过程中,尚可见“类炎症反应”,即发泡部出现红肿,根部发硬,按之疼痛,这是病理产物聚集导致,一般只需在原处拔,待病理产物抽吸净后,类炎症反应即可消退,根部自然柔软,触之如同正常肌肤,结痂愈合,疾病治愈。如发泡后不在原处拔罐,则拔罐出不易结痂,愈合亦慢。愈合后皮肤可留有黑疤,也可慢慢恢复至正常皮肤的颜色。

传统的“走罐”疗法,用新式拔罐更为方便。方法:在拔罐口涂适量润滑油(用红霉素或以凡士林和甘油按适当比例调和),拔住,不宜太紧,缓慢移动罐体,可同时起到拔罐和刮痧的双重作用。适用于面积较大且平滑的部位,如颈、肩部及腿部等,皮肤有破溃者不宜用此法。


Google
 
上一篇:中医拔罐治痔疮
下一篇:更年期综合征多因肾气不足 中医针灸有助治疗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5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64]
 · 北京大观园 [36480]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2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25.00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