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特色 >>望闻问切

治疗浮脉,通过寻找主病治愈它
  发表日期:2024年3月27日  共浏览24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浮脉的部位表浅、浮在皮肤上,手指轻按即可摸到搏动,重按稍减,但不空泛无力。总之,浮脉是脉搏动的部位浅显,有的甚至看得到搏动,摸到浮脉表示病人有外感,其病轻浅,外邪刚进入人体,人体的正气尚强,与外邪相争斗,将脉气鼓动于外,所以脉象显浮而有力。如果表证脉现浮而无力,说明患者平时体虚,卫气弱,这样的表证就叫表虚证。若久病见脉浮而无力,摇摇晃晃的,是阳气浮越,病情危重的表现。那么,应该如何治疗这种疾病呢?下面有这几种办法。

浮脉主病

(一)风寒感冒

【病状】发热无汗,头痛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痰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甚或紧数。

【分析】邪入皮毛,风寒束表,继而犯肺,肺气不宣,乃生是病。舌苔脉象均是风寒之证。此病属现代医学之上呼吸道感染或传染性流行性感冒范畴。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杏苏散加减。针风门、风池列缺。

(二)风寒咳嗽

【病状】咳嗽痰稀,鼻塞清涕,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或紧。

【分析】寒邪袭表,直趋侵犯肺卫,肺气失宣,乃有此脉证。此病属现代医学之上呼吸道感染肺气肿、急慢性支气管炎范畴。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金沸草散,止嗽散,杏苏散。针风池、合谷、天突、肺俞。

(三)风寒失音

【病状】声音嘶哑,甚则失音,兼一派风寒症状。

【分析】风寒客肺,寒袭会厌,肺气不宣,闭塞喉窍,因致失音。此病属现代医学之上感痉挛性喉炎、急性咽喉炎、声带炎等疾病范畴。

【治法】疏散风寒,宣肺利咽。

【方药】金沸草散,杏苏散,桔梗汤。

(四)行痹

【病状】此病亦名风痹。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或有风寒表证,舌苔薄白或腻,脉浮,兼紧兼缓者有之。

【分析】风寒湿之邪客于经络流注关节,“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此以风为主也。故游走不定;筋失濡养故屈伸不利。风令脉浮,寒令脉紧,湿令脉缓,苔白是风寒之象,兼腻是湿邪之征。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肌炎。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方药】防风汤,独活寄生汤,蠲瘅汤。

针肩髑、曲池、委中、环跳。

(五)外邪犯胃呕吐

【病状】寒热反胃,恶心,上腹痞塞,隐隐作痛,呕吐,病起突然,苔白脉浮。

【分析】邪侵肌表,直趋胃府,扰动胃肠,浊气上逆,乃生呕吐。此病属现代医学之急性胃炎、胃肠炎、胃肠感冒等疾病范畴。

【治法】化浊除湿,驱风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玉枢丹。灸中脘,针内关、脾俞、胃俞、足三里。

(六)寒湿泄泻

【病状】肠鸣腹痛,泻下清稀,或兼寒热,头痛,肢体酸痛,苔白脉浮。

【分析】湿走肠胃,升降失司。外邪未罢,故兼寒热脉浮之证。此病属现代医学之急、慢性肠炎范畴。

【治法】解表散寒,利湿化浊。

【方药】藿香正气散,胃苓汤。针中脘、气海、足三里、阴陵泉、多留针。可于诸穴灸之。

(七)外感头痛

【病状】头痛时作,连及项背,或恶风寒,遇寒更甚,喜以巾裹头。苔薄白,脉浮或紧。

【分析】头为诸阳之会,风邪善行数变易犯巅顶。故风寒循经入脑,以致阳气不运,而致头痛。脉浮为外邪侵表之象。此病属现代医学之普通感冒、流行感冒等范畴。

【治法】祛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菊花茶调散,盐汤洗法方。针风池、合谷、太阳、百会。


Google
 
上一篇:如何治疗手脚冰凉 七大绝招亮出了
下一篇:拒绝气血虚弱 让自己拥有强健身躯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91]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35]
 · 北京大观园 [36266]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4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6月18日 星期二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58.594毫秒 中华旅游网